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90,分6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深恩
受恩
恩礼
酬恩
恩宠
私恩
拜恩
恩爱
衔恩
恩怨
恩义
大恩
厚恩
恩信
湛恩
《漢語大詞典》:深恩
大恩。 唐 王勃 《秋日别王长史》诗:“别路餘千里,深恩重百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又叩着头道:‘若得如此玉成, 满 某即粉身碎骨,难报深恩。’”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地球,我的母亲……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
分類:深恩大恩
《漢語大詞典》:受恩
受到恩惠。 汉 刘向 说苑·复恩:“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受恩益大,顾己益轻。”儿女英雄传第十回:“料想 安公子 在 十三妹 跟前受恩深重,也断没个不允之理。”
分類:受恩恩惠
《國語辭典》:恩礼(恩禮)  拼音:ēn lǐ
特别的礼遇。《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帝报以手书曰:『……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自是恩礼愈笃。」
《漢語大詞典》:酬恩
谓报答恩德。 唐 罗隐 《青山庙》诗:“市簫声咽跡崎嶇,雪耻酬恩此丈夫。” 宋 沈括 《谢进守令图赐绢表》:“生负素志,不能效力於当年;没而有知,尚期酬恩於瞑目。” 明 汤显祖 《紫钗记·杏园题名》:“青云已是酬恩处,莫惜芳时醉锦袍。”
分類:报答恩德
《國語辭典》:恩宠(恩寵)  拼音:ēn chǒng
特别的礼遇。《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下。召驯传》:「帝嘉其义学,恩宠甚崇。」《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主人恩义重,两载蒙恩宠。」
《漢語大詞典》:私恩
私人的恩惠。韩非子·饰邪:“必明於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制詔御史:诸侯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汉书·匡衡传》:“不以私恩害公义。”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庸闲斋笔记〉褒贬未允:“一则谓 左公 不感私恩,专尚公义,疑其卓卓能自树立,而羣相推重焉。”
《漢語大詞典》:拜恩
拜谢恩赐。北史·王晞传:“ 晞 言於王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 明 高攀龙 《薛文清公传》:“先生正色曰:‘安有受官公朝,而拜恩私门邪?’”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总裁永乐大典:“上赐宴赏,拜恩者百四十七人。”
《國語辭典》:恩爱(恩愛)  拼音:ēn ài
彼此真切的相爱。多指夫妻间的爱。《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少年夫妻也过的恩爱,只是看了许多光景,心下好生不然,时常偷掩泪眼。」
《漢語大詞典》:衔恩(銜恩)
受恩;感恩。 唐 李白 《塞下曲》之二:“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明 高明 《琵琶记·旌表》:“岂特奴心知感德,料他也衔恩泉石里。” 柯岩 《美的追求者·蒲公小狐堪为友》:“我是多么佩服那个……终身衔恩以报无心之德的 小翠 。”
分類:受恩感恩
《國語辭典》:恩怨  拼音:ēn yuàn
恩惠与仇怨。如:「我和你之间的恩怨,就此一笔勾消。」《元史。卷一三八。列传。脱脱》:「脱既复入中书,恩怨无不报。」
《國語辭典》:恩义(恩義)  拼音:ēn yì
深厚的恩情义气。《晋书。卷六七。郗鉴传》:「于时所在饥荒,州中之士素有感其恩义者,相与资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因念亡夫恩义,思量做些斋醮功果超度他。」
《国语辞典》:大恩  拼音:dà ēn
深厚的恩德。《三国演义》第九回:「太师若就此机会,以蝉赐布,布感大恩,必以死报太师。」
《國語辭典》:厚恩  拼音:hòu ēn
深厚的恩德。《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虑先犬马,厚恩不答。」《文明小史》第五八回:「况且卑府受老帅的厚恩,就是碎骨、粉身,也不能报答老帅的恩典。」
《漢語大詞典》:恩信
(1).恩德信义。汉书·韩延寿传:“ 延寿 恩信周徧二十四县,莫復以辞讼自言者。”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以 瑜 恩信著於 卢江 ,出备 牛渚 ,后领 春穀 长。” 宋 欧阳修 《论狄青札子》:“自 青 为将领,既能以勇力服人,又知训练之方,颇以恩信抚士。” 清 刘大櫆 《湖南按察司副使朱君墓志铭》:“其恩信素结於民心。”
(2).犹宠信。南齐书·萧惠基传:“ 袁粲 、 刘彦节 起兵之夕, 太祖 以 秉 是 惠基 妹夫,时直在侍中省,遣 王敬则 观其指趣。见 惠基 安静不与 秉 相知,由是益加恩信。”
《國語辭典》:湛恩  拼音:zhàn ēn
深厚的恩泽。《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杜笃传》:「今国家躬脩道德,吐惠含仁,湛恩沾洽,时风显宣。」《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威武纷纭,湛恩汪濊。」
分類:湛恩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