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尚恭(一○○七~一○八四),字安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历庆成军、袁州判官,以著作佐郎知陕州芮城、缑氏等县。官至朝议大夫。神宗元丰七年卒,年七十八。事见《范忠宣公集》卷一四《王公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6—1081 【介绍】: 宋河中万泉人,字师正。以荫入仕。历权陕西转运副使、制置解盐,损盐价,减畦户而边用以足。迁江、浙、荆、淮发运使,改革漕运,募客舟与官舟分运,岁漕有余。进权三司使,时河洮用兵,所费不可计,而供给不乏。神宗元丰元年,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因议养马法不合,为舒亶所论,斥知颍州,改随州。卒谥恭敏。
全宋文·卷一○五一
薛向(一○一六——一○八一),字师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以荫任太庙斋郎,为永寿主簿,权京兆户曹。历国子博士,监在京榷货务,知鄜州。提点河北刑狱、入为开封度支判官,权陕西转运副使,制置解盐。罢知汝州,旋复为陕西路转运使。坐种谔事,罢知绛州,再贬信州,又改潞州。熙宁中,累迁江淮等路发运使、天章阁待制、权三司使、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工部侍郎,出知定州。元丰中累迁枢密直学士、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加正议大夫,知颍州,改随州。元丰四年卒,年六十六,谥恭敏。《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85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徙居开封,字禹玉。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拜参知政事。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尝监修《两朝国史》,书成奏进。卒谥文恭。有《华阳集》。
全宋诗
王圭(一○一九~一○八五),字禹玉,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侍读学士。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拜参知政事。九我,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哲宗即位,封岐国公,卒于位。谥文恭。圭仕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以文章致位通显。有集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武英殿聚珍版印时,删编为四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八叶清臣撰《王文恭圭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王圭诗,以武英殿聚珍版《华阳集》(其中诗六卷)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另辑得集外诗,编为第七卷。
全宋文·卷一一二○
王圭(一○一九——一○八五),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庆历二年,举进士甲科,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为盐铁判官、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审官院,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神宗即位,迁学士承旨。熙宁三年,拜参知政事。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八年,封岐国公。是年五月,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曰文恭。圭在相位无所建明,然其文闳侈瑰丽,自成一家。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策,多出其手,词林称之。尝监修《两朝国史》、《国朝会要》。有《华阳集》一百卷。《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翟承恭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皇祐三年(1051)任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
邢处恭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皇祐六年至和元年(1054)任衢州知州。
王德恭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皇祐六年至和元年(1054)任冀州知州。
唐恭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至和二年(1055)任琼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8—1093 【介绍】: 宋阆州新井人,字传正。仁宗皇祐五年进士。神宗熙宁初,为著作佐郎。助吕惠卿制手实法,累迁知制诰。同修两朝国史,擢翰林学士。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丞,以荒于酒色及缮治府舍过制,罢知汝州,徙亳、杭、郓三州。因滥用酷刑被劾,夺职知虢州。后还职历知大名府。性奢侈,宴饮无度,为时议所贬。
全宋诗
蒲宗孟,字传正,阆州新井(今四川南部西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蒲左丞集》),调夔州观察推官。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六年,进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转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六年(一○八三),出知汝州,加资政殿学士,徙亳、扬、杭、郓州。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御史劾在郓为政惨酷,夺职知虢州(同上书卷四二七)。五年,复职知河中。七年,移知永兴军(同上书卷四七一),旋知大名府。以疾求河中,既至,卒,年六十六。谥恭敏(《挥麈录》后录卷五)。有文集、奏议七十卷(《宋史·艺文志》),并集宋齐以后钱塘诗三千馀首为三十卷(《乾道临安志》卷三),已佚。《东都事略》卷八三、《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二十六首。
全宋文·卷一六二九
蒲宗孟(一○二八——一○九三),字传正,阆州新井(今四川南部县西)人,师道子。皇祐五年第进士,调夔州观察推官。熙宁三年,召试学士院,以为馆阁校勘、中书检正官,进集贤校理。七年,奉命察访荆湖两路,奏罢辰、沅役钱及湖南丁赋,助吕惠卿制手实法。九年,同修起居注、直舍人院、知制诰。神宗称其史才,命同修仁、英两朝国史,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丞。次年罢知汝州。加资政殿学士,历知亳、杭、郓三州、河中府。御史劾其惨酷,夺职知虢州。后复职知河中、永兴、大名。元祐八年卒,年六十六,谥恭敏。有文集五十卷、奏议二十卷。《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106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彝叟,一作夷叟。范仲淹第三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历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处之以静,民为图像奉之。哲宗时累迁给事中,反对尽废王安石新法。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务去苛政。擢尚书右丞。为王诜所诬,罢为端明殿学士,又贬静江军节度副使,徐州安置,徙单州。后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高宗绍兴初谥恭献。
全宋诗
范纯礼(一○三一~一一○六),字彝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第三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历知遂州、京西转运副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哲宗元祐中,召为光禄卿,进给事中。后改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出知亳州。徽宗立,以龙图合直学士知开封府,擢尚书右丞,罢知颍昌府。崇宁中,贬静江军节度副使,徐州安置,移单州。五年,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谧恭献。《东都事略》卷五九、《宋史》卷三一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一
范纯礼(一○三一——一一○六),字彝叟,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第三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熙宁末知遂州,元丰末,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元祐初入为吏部郎中,累迁刑部侍郎,进给事中。为苏辙等所攻,徙为刑部侍郎,转吏部,改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绍圣四年以元祐党贬蔡州居住。徽宗立,复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元符三年十一月,自礼部尚书除尚书右丞,以为不可是元丰而非元祐,次年罢知颍昌府。崇宁中,复以党禁贬徐州安置。五年卒,年七十六。《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赵世雄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105 【介绍】: 宋宗室。赵德昭曾孙。少力学知名。神宗熙宁中尝请营都宅以处疏属,立三舍以训学者,诏置两京敦宗院,六宫各建学。徽宗即位,拜崇信军节度使,袭安定郡王,知大宗正事。卒谥恭宪,追封淄王。
赵宗愈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95 【介绍】: 宋宗室。赵允让子。哲宗绍圣中以镇安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嗣封。以疾强诣祠所,遂卒。追封襄王,谥恭宪。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叶棐(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四作斐)恭,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同上书)。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皇祐中知长兴县,累官检校都官员外郎。哲宗元祐中,知严州(《闽诗录》丙集卷三)。
全宋文·卷一三五七
叶棐恭,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徙平江(今江苏吴县),昭映子。庆历六年进士,皇祐中为长兴令,累迁都官员外郎。元祐初以朝议大夫知严州。见《严陵集》卷八、《长兴集》卷二七。
张恭礼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三五八
张恭礼,嘉祐间为入内内侍省内侍高品。熙宁五年,由东作坊副使为皇城副使、依旧带御器械,历文思使、内侍押班。元丰二年,以事神宗藩邸岁久,赠邠州观察使。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二九八。
孙思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登州人,字彦先。第进士。遭父丧,不仕。经二十年始为宛丘县令。以吴奎荐补国子直讲,加秘阁校理。英宗时任太子说书及侍讲,直集贤院。神宗立,擢天章阁待制。常密疏陈政见。欧阳修出政府,思恭尽力解救。出知江宁、邓、单诸州府,管干南京留司御史台。卒年六十一。精通历数之学,曾修天文院浑仪。编著尧年至熙宁长历,当时鲜有及者。
全宋文·卷一○九七
孙思恭,字彦先,登州(治今山东蓬莱)人。擢进士第,为宛丘令,弃官去。补国子直讲,加秘阁校理,事神宗藩邸为说书,又为侍讲、直集贤院。神宗即位,擢天章阁待制。熙宁初出知江宁府、邓州,移单州,管干南京留司御史台。卒,年六十一。著《尧年至熙宁长历》。《宋史》卷三二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赵德昭曾孙。累官茂州防御使,封申国公。神宗熙宁中坐上书请袭曾祖越懿王封不当,夺一官。寻迁越州观察使,袭封越国公,进会稽郡王,仕至保信军留后。卒谥恭安,追封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