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党羽(黨羽)  拼音:dǎng yǔ
同党附和的人,多指附从为恶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归来不用其言,戒令党羽伏兵以待。」《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这四十里内,都是他旧日的响马党羽。」
《漢語大詞典》:苞蘖
(1).原指树木旁生的枝叶,后用以比喻子孙后代。梁书·张缅传:“虽苞蘖以代兴,终夷宗而殄族。”
(2).亦作“ 苞孽 ”。比喻残馀的邪恶势力。 清 李振裕 《祠阙里雅》诗:“苞蘖既除,干戈永戢,偃武覿文,风行四国。”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范景文》:“原欲摧陷廓清,洗而空之,非令一抚,豢彼苞孽,为苟且计也。”
《國語辭典》:馀孽(餘孽)  拼音:yú niè
残留的坏分子或恶势力。《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费耗若此,犹不诛尽,馀孽复起,于兹作害。」《新唐书。卷六。代宗本纪》赞曰:「代宗之时,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
《漢語大詞典》:附膻
比喻依附恶势力。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不是做人太狠,功名之会,最用附羶,势利之场,犹如骑虎。”
《漢語大詞典》:魔魅
(1).魔鬼。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卷一:“倾天骇地迴目驻流,役使鬼神鞭挞魔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第一层为天王殿,中供 布袋罗汉 像,旁置魔魅,作戏弄状。”
(2).喻邪恶势力。 贺锦斋 《澧源歌》:“大家抬眼望 贺龙 ,只有他能吞魔魅。”
《國語辭典》:打手  拼音:dǎ shǒu
1.拍手、拍掌。元。无名氏〈柳营曲。打著一面云月旗〉曲:「众番官齐打手,众侍女捧金波。」
2.受人雇用、帮人打架的人。如:「打手像凶神恶煞似的,站在酒家前面。」也称为「打仔」。
3.一种处罚。即打他人的手掌心。也称为「打手心」。
《國語辭典》:地煞  拼音:dì shà
1.凶神恶鬼。《西游记》第四一回:「天神不济,地煞不能,若要拿此妖魔,须是去请观音菩萨才好。」
2.星相家指凶杀之星。《水浒传》第七一回:「光耀飞离土窟门,天罡地煞降尘寰。」
《漢語大詞典》:枉流
谓邪恶势力。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赞》:“﹝ 惠帝 ﹞可谓宽仁之主,遭 吕太后 亏损至德,枉流滥哉,深可悲矣。”
《漢語大詞典》:魔窟
魔鬼的洞穴。喻恶势力麇集处。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六章:“你对那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很有兴趣吗?但是在我看来,这只是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堕落的魔窟。”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五章:“到了她当小书记后,才知道自己是走进了魔窟。”
《漢語大詞典》:魔影
魔怪的影子。比喻暗中害人的东西、潜在的恶势力。《花城》1981年第6期:“她更不愿想的是,那个档案袋的魔影还使她与这些‘晨星’们完全绝缘。”
《漢語大詞典》:昏障
昏沉的霾障。比喻邪恶势力。 元 李材 《悬瓠城歌》:“兇嚚狡众五十秋,白日青天破昏障;儿童不遣避介胄,妇女争来沽緑酿。”
《國語辭典》:魔掌  拼音:mó zhǎng
比喻恶势力。如:「请大家一起协助误入歧途的青少年,挣脱黑社会魔掌的控制。」
《國語辭典》:阎王殿(閻王殿)  拼音:yán wáng diàn
阎王所住的宫殿。比喻黑暗恐怖的地方。如:「这隧道黑漆漆的,好像阎王殿一般,令人感到恐怖。」
《國語辭典》:引虎自卫(引虎自衛)  拼音:yǐn hǔ zì wèi
招引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仰仗恶势力,反而招来祸患。《三国演义》第六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差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漢語大詞典》:引虎拒狼
亦作“ 引狼拒虎 ”。 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清 陈天华 《猛回头》:“断不可借外洋的兵,那引虎拒狼的下策,劝列位万万莫做。”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而引狼拒虎之祸,势又缘兹以起,且至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