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1
词典
1
分类词汇
40
共40,分3页显示
1
2
3
2
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霜霰
罡风
祸水
横逆
遗孽
凶力
魑魅
欃枪
毒龙
恶风
昏霾
妖魔
魔宫
魔鬼
毒焰
《漢語大詞典》:
霜霰
(1).霜和霰。 晋
陶潜
《归园田居》
诗之二:“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
:“煦蒸霜霰,莩甲云露。” 唐
杜甫
《青阳峡》
诗:“魑魅啸有风,霜霰浩漠漠。” 宋
欧阳修
《山槎》
诗:“山中苦霜霰,岁久无春色。”
(2).喻恶势力。 唐
孟郊
《答友人》
诗:“道语必疎淡,儒风易凌迟。愿存坚贞节,勿为霜霰欺。” 明
陆采
《明珠记·伪敕》
:“他犯着龙鳞怒,难宽霜霰威。”
分類:
恶势力
《國語辭典》:
罡风(罡風)
拼音:
gāng fēng
道家称天空极高处的风为「罡风」。今用以形容强烈的风。也作「刚风」。
分類:
道教
恶势力
高空
劲风
《國語辭典》:
祸水(禍水)
拼音:
huò shuǐ
害人的东西。多指女色而言。汉。伶玄《飞燕外传》:「此祸水也,灭火必矣。」
分類:
祸害
恶势力
五行家
火德
《國語辭典》:
横逆(橫逆)
拼音:
hèng nì
强暴不顺理的行为。《孟子。离娄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汉。王充《论衡。书解》:「吕氏横逆,刘氏将倾。」
分類:
横暴
横流
恶势力
突破
横祸
不顺
无理
逆行
常规
顺理
厄运
《國語辭典》:
遗孽(遺孽)
拼音:
yí niè
坏人或恶势力被消灭后所遗留下来的子孙或馀党。《三国演义》第一一回:「目今黄巾遗孽,扰乱于外;董卓馀党,盘踞于内。」《福惠全书。卷二四。典礼部。旌表节孝》:「有家长并没而为之守志不移,有老奴辅遗孽而竭力兴家。」
分類:
后代
留下
后裔
罪孽
坏分子
恶势力
《漢語大詞典》:
凶力
恶势力。
《
宋书·武帝纪上
》
:“逆臣 桓玄 ……肆暴都邑。天未亡难,凶力繁兴,踰年之间,遂倾皇祚。”
分類:
恶势力
《國語辭典》:
魑魅
拼音:
chī mèi
传说中山林间害人的精怪。人面兽身四足,好魅惑人,为山林异气所生。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
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藏之则鬼神遁迹,出之则魑魅潜踪。」也作「螭魅」。
分類:
荒凉
害人
坏人
边远
邪恶
山泽
地区
恶势力
神怪
指鬼
鬼怪
《國語辭典》:
螭魅
拼音:
chī mèi
传说中山林间害人的精怪。人面兽身四足,为山川木石之精气蕴积化育而成。《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之二》:「寿堂延螭魅,虚无自相宾。」也作「魑魅」。
分類:
说山
山林
中害
害人
怪物
坏人
《國語辭典》:
欃枪(欃槍)
拼音:
chán chēng
1.彗星的别名之一。参见「彗星」条。《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引汉。司马相如〈大人赋〉:「揽欃枪以为旌兮,靡屈虹而为绸。」《宋书。卷七九。文五王列传。竟陵王诞》:「及神锋首路,欃枪东指,风卷四岳,电埽三江。」
2.指邪恶势力。唐。
颜师古
等慈寺碑
:「邦域底平,扫欃枪于天衢;匪遑宁处,戮獝狂于地表。」《南史。卷九。陈本纪。武帝》:「公左甄右落,箕张翼舒,扫是欃枪,驱其猃狁,投秦坑而尽沸,噎濉水而不流。」
分類:
彗星
邪恶
邪恶势力
恶势力
为是
凶星
不吉
《國語辭典》:
毒龙(毒龍)
拼音:
dú lóng
1.凶恶的龙。《太平广记。卷一一六。杜子春》:「俄而猛虎毒龙,狻猊狮子,蝮蠍万计,哮吼拿攫而争前欲搏噬。」
2.比喻存于人心的贪欲妄想。唐。
王维
过香积寺
诗:「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分類:
佛教
凶恶
佛教故事
残暴
恶势力
本身
大力
毒龙
众生
生受
受害
《國語辭典》:
恶风(惡風)
拼音:
è fēng
1.不良的风气、风俗。也称为「恶俗」。
2.中医上指身体怕风,犹言风邪。
3.狂风、巨风。唐。
杜甫
〈
渼陂行
〉:「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分類:
恶风
狂风
风气
政治
陋习
邪恶
恶势力
《漢語大詞典》:
昏霾
(1).光线昏暗。 唐
刘禹锡
《寄李六侍御》
诗:“南国异气候,火旻尚昏霾。” 宋 王谠
《
唐语林·补遗一
》
:“既而昏霾,大风震雷,暴雨如泻。” 清
金农
《次香山驿》
诗:“昏霾睞眼脂流泔,欲觅清阴少杨柳。”
(2).昏昧,不高明。
《
南齐书·王融传
》
:“而识用昏霾,经术疎浅。”
(3).比喻乱世或邪恶势力。
《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
:“徒遭良时詖,王道奄昏霾。” 李善 注:“昏霾,喻世乱也。” 宋
王安石
《和董伯懿咏裴晋公平淮西将佐题名》
:“ 宪皇 初起众未信,意欲立扫除昏霾。”
分類:
光线
昏昧
光线昏暗
乱世
昏暗
高明
邪恶
邪恶势力
恶势力
《國語辭典》:
妖魔
拼音:
yāo mó
怪异的鬼物。宋。
欧阳修
〈
读徂徕集
〉诗:「存之警后世,古鉴照妖魔。」《西游记》第三○回:「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
分類:
妖魔
妖精
邪恶
恶势力
《國語辭典》:
魔宫(魔宮)
拼音:
mó gōng
天魔所住的宫殿。《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菩萨品第四》:「于是诸女问维魔诘,我等云何止于魔宫。」宋。陆游〈掩户〉诗:「太山蚁蛭初何有,佛国魔宫本亦平。」
分類:
魔鬼
恶势力
盘踞
地方
《國語辭典》:
魔鬼
拼音:
mó guǐ
宗教或神话传说中指具有超自然力,又喜迷惑人、陷害人、取人性命的异类。如:「魔鬼常常诱惑意志不坚的人。」
分類:
魔鬼
害人
犹太教
邪恶
邪恶势力
恶势力
恶鬼
基督教
《漢語大詞典》:
毒焰(毒燄)
亦作“ 毒焰 ”。
(1).比喻凶恶的气势。 明 刘若愚
《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
:“守尸押葬者,畏 贤 毒燄,不敢主持。” 清
陈康祺
《
郎潜纪闻
》
卷四:“初贼震公威名,咸胆裂,思解散。猝闻溘逝,毒燄益张。”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家室索隐》
:“当时东西二京都陷没了,正是 安禄山 的毒焰不可一世的时候。”
(2).比喻邪恶势力。 鲁迅
《彷徨·伤逝》
:“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 子君 ,乞她宽容,或者使她快意。”
见“ 毒燄 ”。
分類:
凶恶
邪恶
邪恶势力
恶势力
气势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