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悬殊(懸殊)  拼音:xuán shū
相差很远。《隋书。卷七一。诚节传。杨善会传》:「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
分類:悬殊
《國語辭典》:众寡悬殊(眾寡懸殊)  拼音:zhòng guǎ xuán shū
人多与人少相差很远。形容彼此力量差距很大,无法相较量。《隋书。卷七一。诚节传。杨善会传》:「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
《漢語大詞典》:众寡悬绝(衆寡懸絶)
双方人力多少相差极大。 梁启超 《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十节:“ 布打城 既克復, 奥 俄 军奋战益力,众寡悬絶……此 匈加利 千钧一髮之时也。”亦作“ 众寡悬殊 ”。 茅盾 《一个女性》二:“ 琼华 不能再笑了;在众寡悬殊的形势下,她有些可怜这位被呼为‘遗产’的少年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章:“ 龙驹寨 官兵偷袭得手之后,必然倾巢而出,云集 智亭山 下。我们只有这三百骑兵前去,众寡悬殊,又失地利,万难取胜。”
《国语辞典》:强弱悬殊(强弱悬殊)  拼音:qiáng ruò xuán shū
实力相差太大。如:「这场网球赛因双方强弱悬殊,所以他很快的击败对手。」
分类:实力相差
《国语辞典》:相去悬殊(相去悬殊)  拼音:xiāng qù xuán shū
差距极大。如:「今古科技相较,二者相去悬殊。」
分类:差距极大
《國語辭典》:贫富悬殊(貧富懸殊)  拼音:pín fù xuán shū
穷人和富人的钱财相差很远。如:「贫富悬殊,容易造成社会问题。」
分類:相差极大
《漢語大詞典》:斗绝
1.陡峭峻险。斗,通"陡"。
2.孤悬。
3.犹悬殊。
《漢語大詞典》:辽邈(遼邈)
(1).犹辽远。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交阯 辽邈,畏丧藩将,政刑每闕,抚莅惟艰。” 宋 陆游 《登慧昭寺小阁》诗:“岁月消磨閲亭传,山川辽邈弊衣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至一处,潮水所经,四望辽邈。”参见“ 辽远 ”。
(2).相去甚远;悬殊。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悲夫,生民用心之不钧,何其辽邈之不肖也哉。”《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婚兆·韦固赤绳》:“虽讎敌之家,贵贱辽邈,天涯从宦, 吴 楚 异乡,此绳一繫,终不可逭。”
《國語辭典》:辽远(遼遠)  拼音:liáo yuǎn
遥远。《左传。襄公八年》:「楚师辽远,粮食将尽,必将速归,何患焉?」《楚辞。屈原。九章。抽思》:「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漢語大詞典》:绝远(絶遠)
1.极其辽远。《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所以不报恩不惧诛者,自知絶远,兵不至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若水:“ 汉武帝 时,通 博南山 道,渡 兰仓津 ,土地絶远,行者苦之。” 明 唐顺之 《永嘉袁君芳洲记》:“尝试观於草木之生,虽其奇花异卉,至不易生之物,或絶远生在海外,苟以人力移之,而树艺拥灌之如其法,则东西南北惟所徙焉。”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十一章:“ 贵州 去敌絶远,无施行军政之必要。”
2.犹悬殊。《汉书·晁错传》:“臣窃观皇太子材智高奇,驭射伎艺,过人絶远。”
分類:悬殊辽远
《漢語大詞典》:离绝(離絶)
(1).分离断绝;离开。诗·邶风·谷风序:“《谷风》,刺夫妇失道也。 卫 人化其上,淫於新婚,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絶,国俗伤败焉。” 宋 司马光 《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兄弟,天之所生,譬如手足,不可离絶。”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艺文书序例:“今欲括囊诸体,断为史部,於是仪注不入礼经,职官不通六典,謨誥离絶尚书,史评分途诸子。”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离绝了交换关系利害关系的爱,便是人伦的索子,便是所谓‘纲’。”
(2).犹悬殊。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二章:“机器之在今百年,不过萌芽耳,而贫富之离絶如此。”
《漢語大詞典》:县远(縣遠)
(1).悬殊。后汉书·孔融传:“陛级县远,禄位限絶。”
(2).距离遥远。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县远之众,粮穀无储。”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途路县远,久断音息。”
《漢語大詞典》:殊悬(殊懸)
悬殊。 明 方孝孺 《郑灵公》诗之二:“天下之事,成於大度之君子,而败於私智之小人……人之度量相去亦殊悬矣。”
分類:悬殊
《國語辭典》:天壤  拼音:tiān rǎng
1.天地。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乃知天壤之所生,诚有自然之妙物也。」《西游记》第四回:「名是齐天大圣,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且养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
2.比喻相隔悬殊。如:「天壤之别」。《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
《國語辭典》:龟鹤(龜鶴)  拼音:guī hè
龟、鹤均为长寿的动物。比喻长寿。《抱朴子。内篇。论仙》:「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存焉。」
《漢語大詞典》:辽绝(遼絶)
(1).遥远。 南朝 梁 柳恽 《赠吴均》诗之二:“关候曰辽絶,如何附行旅。” 宋 蔡襄 《荔枝谱》:“﹝荔枝﹞其于果品卓然第一,然性畏高寒,不堪移植,而又道里辽絶,曾不得班于卢橘江橙之右。” 元 刘敏中 《丞相顺德忠献王碑》:“王谓 山嶠 小夷,去中国辽絶。”
(2).相去甚远,悬殊。南史·谢晦传:“ 安仁 、 士衡 才为一时之冠,方之 公閭 ,本自辽絶。”新唐书·刘洎传:“帝王之与臣庶,圣哲之与庸愚,等级辽絶,势不伦拟。”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岂酒有美恶,价不同歟?抑何其辽絶邪!”
(3).远隔。朱子语类卷一三四:“古时君臣都易得相亲,天下有天下之君臣,一国有一国之君臣,自 秦 汉 以来,便都辽絶。”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梦绕亲闈,愁深旅邸,那堪音信辽絶。” 明 冯梦龙 《新灌园·计匿王嗣》:“ 法章 自到 莒州 ,朝中音问辽絶。”
(4).久远。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至 师延 精述阴阳,晓明象纬,莫测其为人。世载辽絶,而或出或隐。”
(5).高远貌。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 比干 之以仁义兮,缅辽絶以不羣。”
《国语辞典》:卑高  拼音:bēi gāo
卑贱与高贵,用来形容极端悬殊的地位或情况。《易经。系辞上》:「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二首之一:「卑高亦何常,升降在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