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8,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感怆
衋伤
悽惶
伤感
含酸
悲泣
情伤
伤悼
悲哽
冥迷
哀戚
伤逝
摧毁
增欷
余悲
《國語辭典》:感怆(感愴)  拼音:gǎn chuàng
感伤。《明史。卷一八八。石天柱传》:「即易服待罪。闻者皆感怆,而帝不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正在感怆,抬头望去,远远草丛中一物突高,移步往前一看,却是床大一个败龟壳。」
分類:感慨悲伤
《漢語大詞典》:衋伤(衋傷)
《书·酒诰》:“民罔不衋伤心。”本谓衋然伤痛,后指悲伤,悲痛。 唐 白居易 《田布赠右仆射制》:“耸动人听,衋伤我怀。”金史·祁宰传:“慕义之士,衋伤厥心。”参见“ 衋然 ”。
《漢語大詞典》:衋然
悲伤痛惜貌。《书·酒诰》“民罔不衋伤心” 孔 传:“民无不衋然痛伤其心。”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 清 龚自珍 《说月晷》:“予乃衋然於不艺不学,忝为士大夫老。”
《国语辞典》:悽惶  拼音:qī huáng
悲伤恐惧而无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滴珠独自一个,越越悽惶,有情无绪。」
《國語辭典》:伤感(傷感)  拼音:shāng gǎn
有所感触而悲伤。宋。柳永 满江红。万恨千愁词:「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红楼梦》第六七回:「且说宝玉送了黛玉回来,想著黛玉的孤苦,不免也替他伤感起来。」
《國語辭典》:含酸  拼音:hán suān
怀著辛酸之情。《文选。江淹。恨赋》:「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唐。孟郊〈感怀〉诗:「含酸望松柏,仰面诉穹苍。」
《國語辭典》:悲泣  拼音:bēi qì
哀伤地哭泣。《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其少女缇萦,自伤悲泣,乃随其父至长安。」《红楼梦》第九五回:「见了贾母,只有悲泣之状,却少眼泪。」
《漢語大詞典》:情伤(情傷)
伤心,悲伤。 南朝 宋 谢灵运 《送雷次宗》诗:“志苦离念结,情伤日月慆。” 后蜀 顾敻 《浣溪沙》词:“惆悵经年别 谢娘 ,月窗花院好风光,此时相望最情伤。”
分類:伤心悲伤
《國語辭典》:伤悼(傷悼)  拼音:shāng dào
哀伤悼念。《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传》:「倢伃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悼。」《三国演义》第五三回:「孙权闻慈死,伤悼不已,命厚葬于南徐北固山下。」
《漢語大詞典》:悲哽
亦作“ 悲梗 ”。 悲伤哽咽。隋书·虞世基传:“ 世基 食輒悲哽,不能下。” 唐 崔橹 《过蛮溪渡》:“身随远道徒悲梗,诗卖明时不值钱。” 宋 陆游 《跋〈朝制要览〉》:“先君捐舘舍三十有四年,统得此於故庐,伏读悲哽,敬识卷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 王 泫然悲哽。”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 法忍 闻余言……以悲梗之声,百端解慰。” 沙汀 《淘金记》八:“她的声调带点悲哽,她的眼睛已经润湿了。”
分類:悲伤哽咽
《漢語大詞典》:冥迷
(1).阴暗迷茫。 宋 史达祖 《绮罗香·春雨》词:“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 明 徐渭 《雨》诗:“一雨连秋夏,无朝不冥迷。” 清 纳兰性德 《一络索·雪》词:“密洒征鞍无数,冥迷远树。乱山重迭者难分,似五里濛濛雾。”
(2).迷糊。形容因过度悲伤而神智恍惚。 宋 叶适 《除工部侍郎谢表》:“臣昨承君命而趋走,遽罹家祸之悲伤。当其冥迷,仍復顾省。”
《國語辭典》:哀戚  拼音:āi qī
悲伤、哀痛。《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三国演义》第四回:「居丧哀戚,言不以邪。」
《國語辭典》:伤逝(傷逝)  拼音:shāng shì
1.感念死去的人。北周。庾信〈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孙子荆之伤逝,怨起秋风。」唐。司空图〈注悯征赋述〉:「破琴伤逝,无复知音。」
2.为死亡感到哀伤。明。李贽《焚书。卷四。伤逝》:「人莫不欲生,然卒不能使之久生;人莫不伤逝,然卒不能止之使勿逝。」
《國語辭典》:摧毁(摧毀)  拼音:cuī huǐ
摧折毁坏。《周书。卷三一。韦孝宽传》:「城外又造攻车,车之所及,莫不摧毁。」宋。苏轼〈与胡郎仁脩〉三首之一:「比日攀号愈远,摧毁何及。」
《漢語大詞典》:增欷
更加悲伤。《楚辞·九辩》:“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舒息悒而增欹兮,踪履起而彷徨。” 晋 潘岳 《杨荆州诔》:“赴者同哀,路人增欷。”
分類:更加悲伤
《漢語大詞典》:余悲(餘悲)
悲伤无已;无尽的悲痛。 晋 陶潜 《拟挽歌辞》之三:“亲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五:“ 马公 述 孔 业,託始有餘悲。” 郭沫若 《夏完淳》下:“此二书至今读之颇有余悲,且屡读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