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惊绝(驚絶)
(1).令人惊叹的精美绝伦之物。南史·鱼弘传:“﹝ 鱼弘 ﹞侍妾百餘人,不胜金翠,服翫车马,皆穷一时之惊絶。”
(2).谓令人惊叹绝倒。 宋 欧阳修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时发其愤闷於诗歌,至其所激,往往惊絶。”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丛稿繽棼,积案上殆满,拾一二纸读焉,则其词多惊絶可喜者。”
(3).十分惊恐。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书成行世,校长见之大震,终逐之;其父亦惊絶,使谢罪返校。”
分類:惊叹惊恐
《漢語大詞典》:骇叹(駭歎)
亦作“駴嘆”。 惊叹。 晋 庾阐 《恶饼赋》:“王孙骇叹于曳绪,束子赋弱于春緜。”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衢路观者如堵,无不骇叹。” 明 文秉 先拨志始卷下:“此祠毁民房二千餘间,起建宫殿九重,宏丽为古今所无,建标祠所,直书大工,见者骇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牛成章:“旋视 牛 ,颜色惨变,委衣於地,化为黑气,亦寻灭矣。母子骇叹,举衣冠而瘞之。”
分類:惊叹
《国语辞典》:惊艳(惊艳)  拼音:jīng yàn
1.惊叹女性外貌的美丽。如:「她亮丽的外貌,出众的气质,令在场人士惊艳不已。」清。钱泳《履园丛话。七。臆论。立志》:「有某公子最爱度曲,每登场,必妆束小旦,惊艳绝人,观者赞服。」
2.惊叹事物的美好。如:「她将剧中人的情感拿捏得丝丝入扣,演技令人惊艳。」唐。姚合〈和座主相公雨中作〉诗:「花低惊艳重,竹净觉声真。」明。杨慎〈雁来红赋〉:「残蝶留连而惊艳,胡蜂踯躅而疑香。」
《國語辭典》:惊羡(驚羨)  拼音:jīng xiàn
惊奇羡慕。元。揭傒斯〈送李都事赴湖广省幕〉诗:「君得南省佐,闻者尽惊羡。」
《国语辞典》:噫吁戏(噫吁戏)  拼音:yī xū hū
惊叹声。唐。李白〈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分类:惊叹李白
《漢語大詞典》:骇惋(駭惋)
惊叹,惊异。 南朝 宋 谢灵运 《诣阙自理表》:“披疏骇惋,不解所由。”南史·刘敬宣传:“及在 江陵 ,知 敬宣 还,寻知为 江州 ,大骇惋。”新唐书·刘晏传:“不加实验,先诛后詔,天下骇惋。”
分類:惊叹惊异
《國語辭典》:乖乖  拼音:guāi guāi
表示亲昵的称呼,有可爱、乖巧的意思。《西游记》第四三回:「我那乖乖,菩萨恐你养不大,与你戴个颈圈镯头哩。」
《國語辭典》:乖乖  拼音:guāi guai
表示惊叹的语气。如:「乖乖!这师父的手艺还真不赖!」
《漢語大詞典》:惊误(驚悮)
谓因耽误韶年而惊叹悔恨。 唐 白居易 《曲江感秋》诗之二:“当春不欢乐,临老徒惊悮。”
《漢語大詞典》:惊美(驚美)
惊叹赞美。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张嘉贞 ﹞曾量数事,意出人右, 湜 ( 崔湜 )惊美久之。”
分類:惊叹赞美
《漢語大詞典》:唷喂
叹词。表示惊叹。《花城》1981年第6期:“唷喂!--都满堂了。”
分類:叹词惊叹
《漢語大詞典》:匝嘴
咂嘴。用舌尖抵住上腭发出声音,表示赞美、羡慕、惊叹等多种感情。《轰天雷》第十回:“ 北山 匝嘴弄舌,脸上做出许多怪状, 燕楼 大疑,越问得紧, 北山 只是不説。”
《漢語大詞典》:讶服(訝服)
惊叹倾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既至, 天锡 见其风神清令,言语如流,陈説古今,无不贯悉。又諳人物氏族中来,皆有证据。 天锡 讶服。”
分類:惊叹
《国语辞典》:惊为天人(惊为天人)  拼音:jīng wéi tiān rén
形容才貌卓绝使人惊叹。如:「她不仅容貌秀丽,且气质出众,多才多艺。认识者,莫不惊为天人。」
《国语辞典》:怎么得了(怎么得了)  拼音:zěn me dé liǎo
对于事件情况感到严重的惊叹语。如:「这么小的孩子就会说谎,将来长大怎么得了!」
《国语辞典》:怎么搞的(怎么搞的)  拼音:zěn me gǎo de
对发生原因不明的事情表示惊叹或询问的片语。常含谴责的意味。如:「原本已经说好的事情,怎么搞的,又变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