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谣惑
造谣以惑乱。 蔡锷 《护国军政府布告》:“贿奔虺蜮,棋布阴谋;毒害勋良,謡惑众志。”
分類:造谣惑乱
《漢語大詞典》:躁乱(躁亂)
浮躁惑乱。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一:“良由其急欲成正统,大利眩於前,而方寸躁乱,失不復顾也。”
分類:浮躁惑乱
《國語辭典》:讧阻(訌阻)  拼音:hóng zǔ
因内心不服,而加以扰乱阻碍。宋。李刘《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一八。寺监贺聂宫教》:「方当楮币新旧之交承,颇觉中外人情之讧阻。」
分類:惑乱
《漢語大詞典》:蛊丧(蠱喪)
惑乱丧失。 清 唐甄 潜书·书愤:“恃其强盛而无所可虞,或淫於色,或困於酒,或壅於味,外以沉鑠其体,而内以蛊丧其志,是强盛者所以自戕也。”
分類:惑乱丧失
《漢語大詞典》:淫察
谓惑乱人主明察事理的能力。韩非子·内储说下:“敌之所务在淫察而就靡,人主不察则敌废置矣。” 王先慎 集解:“淫,乱也;靡,非也。人主之察既乱,则举事皆非。”
《漢語大詞典》:诈乱(詐亂)
欺诈惑乱。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有强弱的对立故有竞争,有智愚的对立故有诈乱。要想没有诈乱,就要使天下的人无智无愚。”
分類:欺诈惑乱
《漢語大詞典》:诈幻(詐幻)
欺诈惑乱。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农人於道德为最高,其人劳身苦形,终岁勤动,田园场圃之所入,足以自养,故不必为盗贼,亦不知天下有营求诈幻事也。”
分類:欺诈惑乱
《漢語大詞典》:诬谣(誣謡)
犹欺骗,惑乱。 汉 徐干 中论·考伪:“於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自谓得圣人之真也,各兼説特论,诬謡一世之人,诱以伪成之名,惧以虚至之谤。”
分類:欺骗惑乱
《国语辞典》:欺世惑俗  拼音:qī shì huò sú
欺瞒世人,惑乱风俗。如:「这种欺世惑俗的事,是我们所不齿的。」也作「欺世乱俗」。
《国语辞典》:欺世乱俗(欺世乱俗)  拼音:qī shì luàn sú
欺骗世人,惑乱风俗。宋。陈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给事中王时升似朴实诈,足以欺世乱俗。」也作「欺世惑俗」。
《漢語大詞典》:惛渎(惛瀆)
惑乱亵渎。旧唐书·萧复传:“陛下临御之初,圣德光被,自用 杨炎 、 卢杞 秉政,惛瀆皇猷,以致今日。”
分類:惑乱亵渎
《漢語大詞典》:蛊废(蠱廢)
惑乱废弛。 清 魏源 《〈老子本义〉序》:“遂至万事蛊废,而后 王衍 之流始自悔其弊。”
分類:惑乱废弛
《漢語大詞典》:蛊晦(蠱晦)
惑乱昏昧。 清 钱谦益 《武进白君遗爱记》:“自余里居以来,士友之下问者,未尝不谆復告之,而俗学之蛊晦已久,余之力固不足以表襮坠绪,障百川而东之也。”
分類:惑乱昏昧
《漢語大詞典》:蛊溺(蠱溺)
惑乱沉迷。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杂事秘辛》:“ 明 人若 汤玉茗 谱《牡丹亭》, 王弇州 撰《金瓶梅》,虽雅俗攸分,蛊溺则一,文人好事,不免泥犂。”
分類:惑乱沉迷
《漢語大詞典》:谗言三至,慈母不亲(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鲁 人有与 曾参 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曰‘ 曾参 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投杼下机,踰墙而走。夫以 曾参 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后因以为典实,谓谗言多,使人惑乱。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诗:“众口可以鑠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愤愤俗閒,不辨伪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