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以毁为罚(以毁爲罰)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参见“ 以誉为赏 ”。
分類:给以惩罚
《漢語大詞典》:以誉为赏(以譽爲賞)
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 尹知章 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韩非子·有度:“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漢語大詞典》:正担好挑,偏担儿难挨(正擔好挑,偏擔兒難挨)
喻不堪承受暗中加给的惩罚性负担。《西游记》第三三回:“我的儿,你使甚么重身法来压 老孙 哩?这个倒也不怕,只是‘正担好挑,偏担儿难挨。’”
《漢語大詞典》:咒罚(呪罰)
诅咒惩罚。 许地山 《狐仙》:“那女子可不说得明明白白--凡犯贪爱的毛病的,都得受咒罚。”
分類:诅咒惩罚
《國語辭典》:碎尸万段(碎屍萬段)  拼音:suì shī wàn duàn
在极忿怒的情况下,恐吓要将他人打死。为刻毒骂人的话。《三国演义》第九九回:「吾若捉住汝时,碎尸万段。」《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要寻著那两个骡夫,把这大胆的狗男女碎尸万段,消我胸中之恨!」
《漢語大詞典》: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網恢恢,疎而不漏)
谓天道如大网,虽稀疏却无有漏失。比喻作恶者逃不出上天的惩罚。语出老子:“天网恢恢,疎而不失。”《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众人齐发起喊来道:‘是天网恢恢,疎而不漏,你与小娘子杀了人,拐了钱财,盗了妇女,同往他乡,却连累我地方邻里打没头官司!’”红楼梦第六九回:“自古‘天网恢恢,疎而不漏’,天道好还。你虽悔过自新,新已将人父子兄弟致于麀聚之乱,天怎容你安生?”《冷眼观》第二一回:“那旗婆……希图讹诈银钱,谁知天网恢恢,疎而不漏,忽被那做现任 孝感 县知县 寇若準 当场察破。”
《漢語大詞典》:天之戮民
亦作“ 天之僇民 ”。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庄子·大宗师:“ 孔子 曰:‘ 丘 ,天之戮民也。’” 鲁迅 《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
分類:惩罚罪人
《漢語大詞典》: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书·太甲中:“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孟子·公孙丑上:“《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漢語大詞典》:凶罚(凶罰)
祸患与惩罚。汉书·孔光传:“若不长惧,有以塞除,而轻忽简诬,则凶罚加焉,其至可必。”
分類:祸患惩罚
《國語辭典》:小惩大诫(小懲大誡)  拼音:xiǎo chéng dà jiè
语本《易经。系辞下》:「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意谓受到小惩罚,而有大警诫的作用,可免将来再重犯过错。《魏书。卷九七。岛夷桓玄传》:「犹冀玄当洗濯胸腑,小惩大诫,而狼心弗革,悖慢愈甚,割据江湘,擅威荆郢。」也作「小惩大戒」。
《国语辞典》:略施薄惩(略施薄惩)  拼音:lüè shī bó chéng
稍微施加轻微惩罚。如:「虽然他是因一时冲动而犯错,但还是应略施薄惩,让他记住这次的教训。」
《国语辞典》:赏罚不明(赏罚不明)  拼音:shǎng fá bù míng
奖赏与惩罚的原则不恰当,该赏的不赏,该罚的不罚。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精忠岳传》第五二回:「他道我赏罚不明,因而怀恨,致有此举。」
《国语辞典》:赏罚不信(赏罚不信)  拼音:shǎng fá bù xìn
奖赏与惩罚不能取信于民。《管子。权修》:「赏罚不信,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韩非子。初见秦》:「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
《国语辞典》:杀鸡儆猴(杀鸡儆猴)  拼音:shā jī jǐng hóu
比喻惩罚一个人以警告其他人。如:「法官严厉处罚喝酒开车肇事的驾驶,以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国语辞典》:旌善惩恶(旌善惩恶)  拼音:jīng shàn chéng è
表彰美善,惩罚丑恶。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四一出:「旌善惩恶,申公匪私。」
《国语辞典》:自食恶果(自食恶果)  拼音:zì shí è guǒ
吃到自己所种恶因所结的苦果。比喻做了坏事得到报应、惩罚。如:「你平日为非作歹,如今受到法律的制裁,那是自食恶果,怪不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