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呆子  拼音:dāi zi
傻子。《醒世恒言。卷三九。汪大尹火焚宝莲寺》:「不知道这佳人姓名居止,我却在此痴想,可不是个呆子。」
《國語辭典》:呆子(獃子)  拼音:dāi zi
傻子。《红楼梦》第三五回:「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
《漢語大詞典》:迟想(遲想)
谦称。愚笨的设想。晋书·石勒载记上:“今之迟想:盖以天下大乱,当须雄才。遥闻将军攻城野战,合於机神,虽不视兵书,闇与 孙 吴 同契……但得精骑五千,以将军之才,何向不摧!”
《國語辭典》:笨伯  拼音:bèn bó
1.身体肥大、行动不灵敏的人。《晋书。卷四九。羊曼传》:「大鸿胪陈留江泉以能食为谷伯,豫章太守史畴以大肥为笨伯。」
2.呆笨愚蠢的人。如:「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办不好,真是个笨伯!」
《漢語大詞典》:顿顽(頓頑)
(1).流星名。隋书·天文志中:“飞星大如缶若瓮,后皎然白,前卑后高,此谓顿顽。”文献通考·象纬四:“《中兴天文志》:……飞星有五:一曰天刑,二曰降石,三曰顿顽,四曰解衔,五曰大瀆。”
(2).愚笨顿嚣。顿,通“ 钝 ”。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念兹顿顽,非训曷因。”
《漢語大詞典》:愚孱
愚笨而孱弱的人。 宋 司马光 《次韵和不疑〈假书邻几知方酣寝为诗通意〉》:“慎勿思山林,山林付愚孱。”
分類:愚笨孱弱
《漢語大詞典》:佯愚
伪装愚笨。 汉 王逸 《〈楚辞章句〉叙》:“若夫怀道以迷国,佯愚而不言……虽保黄耇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 汉 王粲 《王商论》:“闭口而获诽谤,况敢直言乎?虽隐身深藏,犹不得免,是以 宁武子 佯愚, 接舆 为狂,困之至也。” 唐 白居易 《放言》诗之一:“但爱 臧生 能诈圣,可知 宁子 解佯愚?”
分類:伪装愚笨
《漢語大詞典》:愚柔
愚笨软弱。 清 曾国藩 《复贺耦庚中丞书》:“ 国藩 虽愚柔,既闻明训,敢不请事。”
分類:愚笨软弱
《漢語大詞典》:孱钝(孱鈍)
懦弱愚笨。 唐 韦应物 《郡内闲居》诗:“栖息絶尘侣,孱钝得自怡。”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自顾孱钝,无以克堪,祗受大赐,岂任负戴?”
分類:懦弱愚笨
《漢語大詞典》:顽驽(頑駑)
愚笨而才能低下。多作自谦之辞。《后汉书·黄琼传》:“臣至顽駑,世荷国恩,身轻位重,勤不补过。”《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臣以顽駑,器非其畴,尸禄负乘,夕惕若厉。”
《漢語大詞典》:愚滞(愚滯)
愚笨迟钝。《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至於四时之祀,或有不临,池苑之观,或有仍出,臣之愚滞,私不自安。”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寻兹失所起,良由作者情多忽畧,识惟愚滞。” 清 曾国藩 《翰林院庶吉士莫君墓表》:“听者虽愚滞未尝不怡,如旱苗之得膏雨也。”
《國語辭典》:愚滥(愚濫)  拼音:yú làn
1.愚蠢笨拙。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笑你个愚滥的东坡尚不知,也只是肉眼凡眉。」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三折:「这小的他却痴迷愚滥,只图穿吃。」
2.行为放荡,胡作非为。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四折:「据著你那愚滥荒唐,你怎消的那乌靴象简,紫绶金章。」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将我这逆耳良言不瞅,愚滥荒淫出尽丑。」也作「馀滥」、「渔滥」。
《漢語大詞典》:钝学(鈍學)
谓天资虽愚笨,但能刻苦学习。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漢語大詞典》:景升牛
语出晋书·桓温传:“颇闻 刘景升 有千斤大牛,噉芻豆十倍於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 魏 武 入 荆州 ,以享军士。”后以“景升牛”比喻愚笨无用之人。 宋 苏轼 《和陶饮酒》之十三:“痴如 景升 牛,莫保尻与领。”
分類:愚笨无用
《漢語大詞典》:騃滞(騃滯)
愚笨迟钝。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外篇三:“吾十五六岁虽甚騃滞,而识趣则不离乎纸笔,性情则已近於史学。”
《漢語大詞典》:谢拙(謝拙)
自谦愚笨而辞职。《宋书·王宏传》:“既鲸鯢折首, 西夏 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