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感动(感動)
动摇。感,通“ 撼 ”。 汉 王充 论衡·奇怪:“ 后稷 顺生,不坼不副,不感动母体,故曰:‘不坼不副。’”北史·薛琡传:“唯 琡 以 杲 为聚众无名,虽强犹贼, 元顥 皇室昵亲,来称义举,自 河阴 之役,人情骇怨,今有际会,易生感动。”
分類:感动动摇
《國語辭典》:感动(感動)  拼音:gǎn dòng
1.触动。《水浒传》第四二回:「庆贺宋江父子完聚。忽然感动公孙胜一个念头,思忆老母在蓟州,离家日久,未知如何?」
2.感应。《隋书。卷一三。音乐志上》:「夫音本乎太始,而生于人心,随物感动,播于形气。」《红楼梦》第三九回:「他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
3.触动内心的情感。如:「他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新唐书。卷一八五。列传。韦昭度》:「李昌符乱兴苍卒,昭度质家族于禁军,誓共讨贼,士感动,乃平昌符。」
《国语辞典》:感动天地(感动天地)  拼音:gǎn dòng tiān dì
使天地神明感知而有所回应。比喻感动至深。如:「他的孝心感动天地,一家人终于团圆了。」
《国语辞典》:感动天庭(感动天庭)  拼音:gǎn dòng tiān tíng
比喻感动至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口称伯父大德,感动天庭,已为延寿添子。」
分类:感动
《國語辭典》:耸动(聳動)  拼音:sǒng dòng
1.抖动、震摇。如:「他激动的两肩不住的耸动。」
2.劝诱、鼓动。《福惠全书。卷三二。升迁部。简词讼》:「更有奸吏,以暮夜之金,耸动本官,为怨家报仇雪愤。」也作「怂恿」。
《國語辭典》:可感  拼音:kě gǎn
1.令人感动。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这柳、苏两位,不避患难,终始相依,更为可感。」
2.感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并且他方才劝戒我一番话,就是自家父兄,也不过如此,真是令人可感。」
分類:感动
《國語辭典》:洋洋  拼音:yáng yáng
1.水势盛大的样子。《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宋。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词:「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祇流东?」
2.广阔无际的样子。《诗经。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3.众多貌。《诗经。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4.美善的样子。《书经。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
5.彷佛、想像。《礼记。中庸》:「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
6.舒缓的样子。《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7.充满貌。《礼记。中庸》:「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红楼梦》第二一回:「看至此段,意趣洋洋,逞著酒兴,不禁提笔。」
8.没有归宿、没有依靠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9.得意的样子。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0. 庄重敬慎的样子。《文选。傅毅。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
《國語辭典》:兴起(興起)  拼音:xīng qǐ
1.感动奋起。《孟子。尽心下》:「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墨子。非攻中》:「今师徒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以冬夏为者也。」
2.发起、引起。如:「为了拯救地球,他兴起一连串的环保运动,群众反应热烈。」
《國語辭典》:兴起(興起)  拼音:xìng qǐ
滋长、兴旺。汉。桓宽《盐铁论。国病》:「沛若时雨之灌万物,莫不兴起也。」
《國語辭典》:感物  拼音:gǎn wù
内心因外物而兴起慨叹的情怀。《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國語辭典》:感通  拼音:gǎn tōng
以至诚通达而获得回应。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分類:感通感动
《漢語大詞典》:动色(動色)
(1).谓脸上显出受感动的表情。后汉书·班彪传:“君臣动色,左右相趋。” 唐 杜甫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絶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尹阁学:“公夙知其弊,故上疏详之, 纯皇帝 为之动色。”
(2).谓景色变化。 唐 李邕 《春赋》:“千巖为之动色,万壑为之流波。”
《國語辭典》:沛然  拼音:pèi rán
1.盛大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2.心里大受感动的样子。《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于是天子沛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试哉!』」
3.恩泽宽广深厚。《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愿陛下沛然垂诏,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
4.充裕无缺的样子。宋。钱公辅〈义田记〉:「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
《國語辭典》:感人  拼音:gǎn rén
感动人,使人深受感动。如:「这部戏编导俱佳,感人至深。」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夫乐者感人密深,而风移俗易。」
《國語辭典》:感涕  拼音:gǎn tì
受感动而流泪。《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轼不觉哭失声,宣仁后与哲宗亦泣,左右皆感涕。」
《漢語大詞典》:感泣
感动得下泪。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及覩皇太子仪表班行,既退,无不相贺,至有感泣者。”《水浒传》第一○七回:“ 卢俊义 慰抚劝劳,就令 武顺 镇守城池,因此贼将皆感泣,倾心露胆,弃邪归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镇南关起义清方档案》:“回思七昼夜血战,令人感泣。”
分類: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