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叹慨(歎慨)
叹息感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曾唫恒悲兮,永叹慨兮。” 晋 王羲之 《杂帖》:“乖离忽四年,言之叹慨。”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叹慨诉同旅,美人无相闻。”
分類:叹息感慨
《國語辭典》:喟叹(喟嘆)  拼音:kuì tàn
感慨、叹气。如:「听了她的遭遇后,令人喟叹不已。」
分類:感慨叹息
《國語辭典》:愤慨(憤慨)  拼音:fèn kǎi
愤怒而慨叹。南朝宋。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瞻拜之日,愤慨交集。」
《漢語大詞典》:寄慨
寄托感慨。 郭沫若 《评〈离骚〉以外的屈赋》:“《哀郢》的‘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这是因为庄子有‘ 尧 不慈, 舜 不孝’的说法,故引用以寄慨。”
分類:寄托感慨
《漢語大詞典》:感世
对不正的世风、世事有所感慨:他的诗文多为~之作。
《漢語大詞典》:忾然(愾然)
感慨貌;叹息貌。礼记·祭义:“出户而听,愾然必有闻乎其嘆息之声。”新唐书·刘澭传:“常愾然有復 河 湟 志,屡为朝廷言之。” 清 钱谦益 《妻徐氏赠一品夫人制》:“循念终始,良用愾然。”
分類:感慨叹息
《漢語大詞典》:慨伤(慨傷)
感慨悲伤。 宋 范成大 《晁子西寄诗谢酒自言其家数有逝者词意悲甚次韵解之》:“我读 晁子 诗,十语九慨伤。” 明 刘基 《上陵》诗:“堂堂梓宫,在彼高冈,霜露是萃,能不慨伤。”
分類:感慨悲伤
《漢語大詞典》:欣慨
欣喜感慨。 晋 陶潜 《时运》诗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清 杜岕 《初明招集共拈吴字》诗:“过情欣慨集,亦感雁行孤。”
分類:欣喜感慨
《国语辞典》:秋声赋(秋声赋)  拼音:qiū shēng fù
文章名。宋欧阳修撰。全篇藉著描述秋声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故题名为〈秋声赋〉。
《漢語大詞典》:凄感(淒感)
悲愤感伤。 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故老掩涕,三军悽感。瞻拜之日,愤慨交集。”
凄恻感慨。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 畀太原 举家读之,莫不凄感万状。”
《漢語大詞典》:嘅然
感慨的样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视所卧榻,鼠迹碎琐;嘅然扫除,设席即寝。”
分類:感慨
《漢語大詞典》:慨息
感慨叹息。 汉 班彪 《北征赋》:“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霑衣。” 清 陆继辂 《〈七家文钞〉序》:“世之沉溺於伪体者,固未尝一日而息。 朱梅崖 所处僻远, 彭秋士 年少,心孤口众,徒能自已,有志之士,所为慨息也。”
《國語辭典》:噫呜(噫嗚)  拼音:yī wū
叹息感伤的样子。《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
分類:感慨悲叹
《漢語大詞典》:叹咤(嘆咤,嘆吒)
亦作“ 叹吒 ”。叹息感慨。三国志·蜀志·杨仪传:“於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於五内。”周书·萧詧传:“未尝不盱衡扼腕,叹咤者久之。”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低头增叹吒,到口復嗢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上仙:“便闻案上作叹咤声,似一健叟。”
嘆吒:由于愤激而慨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怀玉 ( 李怀玉 )抱冤无诉,於狱中垒石象佛,默期冥报,时近腊日,心慕同儕,嘆吒而睡。”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甘露三年:“ 吴主 大怒,上马带鞬执弓欲出,曰:‘孤 大皇帝 适子,在位已五年,谁敢不从者!’侍中近臣及乳母共牵攀止之,不得出,嘆咤不食,駡 全后 曰:‘尔父憒憒,败我大事!’”
《漢語大詞典》:慨尔(慨爾)
感慨貌。晋书·习凿齿传:“肆睇鱼梁,追二德之远,未尝不徘徊移日,惆悵极多,抚乘踌躇,慨尔而泣。”
分類: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