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神视
噬指弃薪
精诚贯日
佛类词典
感通传
感通录
传译感通
感通
其它辞典
释陈遇(感通 碎琴 )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陈遇,字感通,号碎琴,番禺人。恭尹孙。江宁僧。
《漢語大詞典》:神视(神視)
谓不用眼睛察看,而靠精神感通一切。语出列子·汤问:“唯 黄帝 与 容成子 居 空峒 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 嵩山 之阿。” 张湛 注:“神者,寂然玄照而已,不假於目。”类说卷三五引意林:“鶡冠子云:‘ 扁鹊 兄弟三人并医。 魏文侯 问孰最善。 扁鹊 曰:长兄神视,故名不出家。’”
《国语辞典》:噬指弃薪(噬指弃薪)  拼音:shì zhǐ qì xīn
东汉蔡顺母子心相感通的故事。蔡顺侍母至孝,尝出求薪,后有客至,其母望顺不还,乃自噬指,顺即心动,弃薪驰归。见《后汉书。卷三九。周磐传》。后用以比喻母子眷念之情。
《国语辞典》:精诚贯日(精诚贯日)  拼音:jīng chéng guàn rì
凛然的精神可以感通上天。元。白朴〈沁园春。盖世名豪〉曲:「精诚贯日,衣冠不改,意气横秋。」也作「精贯白日」。
感通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外题道宣律师感通录。内题宣律师感天侍传。因之一名感通传,又云感通录,又曰律相感通传。一卷。记道宣师,感天人来降,付与戒律事相问答者。案一卷之传录,盖记感通一部分者欤。然据释门正统八谓「又言此土雪踪,西天圣迹。计有三千八百馀条。随问随录。为感通传」,所录不止一卷也。
感通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参见:感通传)
传译感通
【三藏法数】
传译者,谓西天传至东土,译彼梵语,成此华言也。盖此经前后凡二译。一晋义熙十四年,北天竺僧佛度跋陀罗,于扬州谢司空寺,译梵本为三万六千偈,成六十卷。一唐證圣元年,于阗国僧实叉难陀,于东都佛授记寺,再译旧文,兼补诸阙,增益九千偈,共前四万五千偈,成八十卷。即今流传者是也。感通者,佛度跋陀罗译经之时,感龙王遣二青衣童子,每日从池而出,以给瓶砚之水。实叉难陀译经之时,感天降甘露,徵应良多,备载传记也。(梵语佛度跋陀罗,华言觉贤。梵语实叉难陀,华言喜学也。)
感通
【三藏法数】
感通者,谓神妙不测,感之斯应也。盖修行之人,既證道果,内性明了,则无感而不通。故智论云:通有四义:一身能飞行,二移远能近,三彼没此出,四一念即至。如唐之万回与元圭禅师者是也。(万回兄戍安西,久无消息。母忧之。回即朝往,际晚而归,持兄书至,报云平善;往复万里,故称万回。元圭禅师居嵩山时,尝为岳神授五戒,感岳神,乞效神力报谢,为移北岫树木,植之东岭,为屏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