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业所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各人为同一之业。而感同一之果也。又名共业共果。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共业共果,即众生如果造作了同一种的业因,就会召感同一种的业果。
感验
【佛学大辞典】
(传说)不空三藏仁王咒感验,见宋高僧传不空传,三宝感应录中。旧译仁王经感验,见三宝感应录中。代宗皇帝讲仁王般若降雨感验。见三宝感应录中。
本感应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本门十妙之一。众生之感与佛之应,共为不可思议也。
阿难感七梦
【佛学大辞典】
(传说)出七梦经,经律异相十五,六帖七。(参见:梦)
冥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冥应。
修因感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善恶之因而感苦乐之果也。嘉祥大经疏曰:「法藏修因感净土果。」灵芝小经疏上曰:「今经即以弥陀修因感果依正庄严不思议为所诠理。」
【佛学常见辞汇】
修怎么样的因就会招感怎么样的果。
业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善恶之业因,感苦乐之果者。秘藏宝钥中曰:「夫灾祸之兴。略有三种:一时运,二天罚,三业感。」
【佛学常见辞汇】
善恶业因能招感苦乐的果报。
业感缘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缘起论之一种,说世界自他一切之万象,为依吾人业因而感生之理。(参见:缘起)
感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由作之业因而招某结果也。戒疏四下曰:「因不虚设,必能感果。」
【佛学常见辞汇】
由所作的业因招感应得的果报。
感通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外题道宣律师感通录。内题宣律师感天侍传。因之一名感通传,又云感通录,又曰律相感通传。一卷。记道宣师,感天人来降,付与戒律事相问答者。案一卷之传录,盖记感通一部分者欤。然据释门正统八谓「又言此土雪踪,西天圣迹。计有三千八百馀条。随问随录。为感通传」,所录不止一卷也。
感通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参见:感通传)
感进
【佛学大辞典】
(术语)感为感应,进为精进。精进习学之人,得佛之感应。感生于进,故曰感进。
感应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佛应之而来,谓之感应。感属于众生,应属于佛。玄义六上曰:「经中机语缘语,并是感之异目,悉语众生。(中略)应是赴义。」三藏法数三十七曰:「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众水。」正法华经一曰:「无数世界,广说经法,世尊所为感应如是。」大日经疏一曰:「妙感妙应,不出阿字门。」金光明文句六曰:「净土三昧经云:众生亦度佛,若无机感,佛不出世,亦不能得成三菩提。」同记曰:「今从圆说始究经意,良以自他性本不二,方有能感及有能资。」因是台宗立四机四应。(参见:感应妙)
【佛学常见辞汇】
感是感召,应是应现,谓我对佛菩萨有什么要求,如果心意至诚,便可以感召佛菩萨来应现,以满我之所愿。
【俗语佛源】
语出《法华经》卷一:「无数世界,广说经法。世尊所为,感应如是。」又《大日经疏》卷一:「妙感妙应,不出阿字门。」指众生由虔诚祈念佛菩萨而得到佛菩萨的护念加持。俗语中泛指神明对人事的反响。如明·沈鲸《双珠记·僧榻传音》:「恶有恶报,感应之常。」亦谓受影响而引起反应。如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作者的任务,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文贤)
感应道交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之感与如来之应之道互相交通也。法华文句六下曰:「始于今日,感应道交,故云忽于此间,会遇见之。」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之感与如来之应互相交流。
感应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妙之一。众生感佛菩萨灵应之善根发动曰机,应此机而垂佛菩萨之利益曰应。是有四句:一冥机冥应。于过去善修三业,于现在未运身口,籍于往昔之善根,是为冥机。虽不现见灵应而密为法身所益,不见不闻而觉知,是为冥应。二冥机显应。于过去植善,冥机已成,得值佛闻法,于现前得利益者。佛初出世最初得度之人,现在何尝修行,诸佛照其宿机而自往度之也。三显机显应。现在之身口意,精勤不惰,能感降临。如须达长跪,佛往祇洹,月盖曲躬,圣临门阃。又如今之行人,礼忏道场,能感灵应者是也。四显机冥应。人于一世勤苦,现善浓积,而不显感,冥有其利,即显机冥益也。法华玄义六上曰:「众生根性百千,诸佛巧应无量。(中略)今略言有四:一者冥机冥应,二者冥机显应,三者显机显应,四者显机冥应。」
【三藏法数】
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众水,不可思议。经云: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