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淫慝
邪恶。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鯢而封之,以为大戮,於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 汉 刘向 说苑·政理:“后宫不荒,女謁不听,上无淫慝,下不阴害。”隋书·经籍志三:“法者,人君所以禁淫慝,齐不轨,而辅于治者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东莱南轩书说:“至於恶淫慝而絶夫妇,吾儒则去其淫慝而已。”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民皆手创其业,艰难未忘,室家未阜,而不敢有淫慝之思也。”
分類:邪恶
《高级汉语词典》:淫慝
邪恶不正
《漢語大詞典》:靡慝
亦作“ 靡忒 ”。 不变更。《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慝。” 汉 王粲 《赠士孙文始》:“龙虽勿用,志亦靡忒。”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然而圣上犹孜孜靡忒,求天下之所以自悟。”
分類:变更
《漢語大詞典》:巨慝
指大奸大恶的人。 清 薛福成 《书太监安得海伏法事》:“ 丁公 独擿巨慝於萌芽之时,易如反掌。”
《漢語大詞典》:修慝
同“脩慝”。
谓改正过错。
《漢語大詞典》:脩慝
谓改正过错。 明 刘基 《醒斋铭序》:“ 刘基 闻而喜其善脩慝也,故为之铭,使揭于楣且以坚其志。”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第九章五:“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要为脩慝者言之尔。”
《漢語大詞典》:无慝(無慝)
无恶意;不变心。左传·闵公二年:“偏躬无慝……又何患焉?”左传·襄公十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
分類:恶意变心
《漢語大詞典》:稔慝
酿成奸邪。 唐 陆贽 《收河中后请罢兵状》:“知残人肆欲之取危,知违众率心之稔慝。”
分類:酿成奸邪
《漢語大詞典》:大慝
极邪恶的人。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大慝适去,稂莠不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敦之诈:“人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姦大慝。”
分類:邪恶
《韵府拾遗 职韵》:险慝(险慝)
宋书黄回传凶诐有本险慝滋深
《漢語大詞典》:慝礼(慝禮)
不正之礼。礼记·乐记:“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姦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
《漢語大詞典》:慝作
谓奸恶之人乘机而起。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之徒者众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 杜预 注:“日冥,姦人将起。”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故 鞅 ( 商鞅 )法穷而慝作, 斯 ( 李斯 )义败而姦成。”
分類:奸恶乘机
《漢語大詞典》:瑕慝
谓过失与邪恶。 晋 荀勗 《乐歌·赫矣》:“赫矣 太祖 ,克广明德,廓开宇宙,正世立则,变化不经,民无瑕慝,创业垂统,兆我 晋国 。”
分類:过失邪恶
《漢語大詞典》:罪慝
罪恶。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其贪叨罪慝,多见诛废。” 李贤 注:“慝,恶也。”
分類:罪恶
《漢語大詞典》:氛慝
邪恶之气。比喻叛乱。《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皇 汉 逢迍邅,天下遭氛慝。” 李周翰 注:“氛,不祥气;慝,恶也,皆喻乱贼。” 唐 李华 《高祖颂》:“雷行龙兴,盪濯氛慝。”
《漢語大詞典》:私慝
个人的邪恶念头。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卷上:“其人廉洁自持,心无私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