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诈慝(詐慝)
奸诈邪恶。《左传·襄公四年》:“ 浞 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 羿 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司马法·天子之义:“上不尊德而任诈慝,不尊道而任勇力,不贵用命而贵犯命,不贵善行而贵暴行,陵之有司,此谓少威。”
《漢語大詞典》:遘慝
谓遭遇灾祸。 汉 蔡邕 《焦君赞》:“昊天不弔,贤人遘慝。不遗一老,屏此四国。”
分類:遭遇灾祸
《漢語大詞典》:怀慝(懷慝)
心怀恶念。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吏无苛政,民无怀慝。”
分類:心怀恶念
《漢語大詞典》:销慝(銷慝)
消除灾害。 唐 白居易 《贺云生不见日蚀表》:“盖天地大统,不能无灾;皇王至诚,可以销慝。”
《漢語大詞典》:消慝
消除灾患。 唐 陆贽 《李建徽杨惠元两节度兵马状》:“太上消慝於未萌,其次救失於始兆。”
分類:消除灾患
《漢語大詞典》:仄慝
朔日月见于东方之象。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朔而月见东方谓之庂慝。”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庂慝者,行迟在日后,当没而更见。” 王先谦 补注:“ 钱大昕 曰:周礼疏引尚书‘五行’《传》作‘侧匿’。匿,正字;慝,借字。亦作‘缩朒’。”庂,一本作“ 仄 ”。
《漢語大詞典》:地慝
(1).土地所生能伤害人畜庄稼的毒虫瘴气。《周礼·地官·土训》:“道地慝以辨地物。” 郑玄 注:“若瘴虫然也。” 贾公彦 疏:“ 先郑 云:地慝,所生恶物害人者,若虺蝮之属者。”
(2).谓土地瘠薄不利作物生长。 明 王志坚 《表异录·邑里》:“地慝,如磽确之地,不宜稼穡;斥卤之地,不宜果蓏是也。”
《漢語大詞典》:回慝
邪恶。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吏无苛政,民不回慝。”
分類:邪恶
《漢語大詞典》:军慝(軍慝)
军中阴谋奸恶者。周礼·夏官·环人:“环人,掌致师,察军慝。” 郑玄 注:“慝,阴姦也。视军中有为慝者,则执之。”
《漢語大詞典》:慝怨
把怨恶藏在心里。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南北分别》:“这廝口蜜腹剑,正所谓慝怨而友者也。”
分類:怨恶心里
《漢語大詞典》:贪慝(貪慝)
贪婪邪恶。 隋 真观 《梦赋》:“詎识仁义,谁论典则。无趣损伤,非理贪慝。见利争往,临财苟得。失位失名,亡家亡国。”
分類:贪婪邪恶
《漢語大詞典》:怨慝
犹怨恶。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长沙太守汝南郅恽》:“按 延 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搆姦,罔上害民,所在荒乱,虚而不治,怨慝并作,百姓苦之。” 唐 孙樵 《露台遗基赋》:“惟昔 汉文 ,为天下君,守以恭默,民无怨慝,天下大同。”
分類:怨恶
《漢語大詞典》:负慝(負慝)
居心邪恶。亦指居心邪恶的人。 清 朱之瑜 《答安东守约书》:“向者 中国 有禁,无敢躪出,其来者非负慝姦贩,则渔钓篙工。” 梁启超 《立宪政体与政治道德》:“若执政心目中,本无国家无国民,其所以误国病民者,不在措施之失宜,而在行谊之负慝。”
分類:居心邪恶
《漢語大詞典》:方慝
谓各地的忌讳。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 郑玄 注:“方慝,四方言语所恶也。不避其忌,则其方以为苟於言语也。” 孙诒让 正义引 惠士奇 曰:“盖四方所讳所恶谓之方慝。”
分類:忌讳
《漢語大詞典》:秽慝(穢慝)
污浊;邪恶。后汉书·蔡邕传:“埽六合之秽慝,清宇宙之埃尘。”北史·房彦谦传:“儻遇諂佞之辈,行多秽慝,於我有益,遽蒙荐举。”隋书作“秽匿”。
分類:污浊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