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拼音:sān rì bù dú shū,miàn mù kě zēng
形容人不努力充实学问,以致孤陋寡闻,令人厌恶。如:「『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在工作之馀,也应多读好书充实自己。」
《国语辞典》:怨憎会苦(怨憎会苦)  拼音:yuàn zēng huì kǔ
佛教上指不喜欢的人却偏偏聚在一起。《妙法莲华经》卷二:「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
《漢語大詞典》:噂沓背憎
谓当面谈笑,背后憎恨。《诗·小雅·十月之交》:“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郑玄 笺:“噂噂沓沓,相对谈语,背则相憎逐。”
《分类字锦》:花憎见日(花憎见日)
汜胜之书豆花憎见日见日则黄烂而根焦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积憎(積憎)
累积憎恨。《淮南子·兵略训》:“故良将之用兵之,常以积德击积怨,以积爱击积憎。” 明 唐顺之 《与郭似庵巡按书》:“积爱生妍,积憎生丑,古来共然。”
分類:累积憎恨
《分类字锦》:搏人所憎
戴表元蝇虎赋或曰搏人所憎不为不仁故见畏于蝇其所以见狎于人
分类:杂虫
《國語辭典》:爱憎分明(愛憎分明)  拼音:ài zēng fēn míng
喜好和憎恶的态度十分明确。如:「大哥一向处事果断、爱憎分明,绝不妥协。」
《國語辭典》:盗憎主人(盜憎主人)  拼音:dào zēng zhǔ rén
盗贼憎恨物主对己设立防禦,以致不能获得财物。后即以此比喻奸邪者怨恨正直的人。《左传。成公十五年》:「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而嚣自挟奸心,盗憎主人,怨毒之情,遂归于臣。」也作「盗怨主人」。
《漢語大詞典》:忔憎憎
见“ 忔憎 ”。
《漢語大詞典》:忔憎
可爱;怜爱。 宋 黄庭坚 《好事近》词:“思量模样忔憎儿,恶又怎生恶?” 宋 石孝友 《清平乐》词:“看你忔憎模样,更须著我心肠。”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这廝阑散了虽离我眼底,忔憎着又在心头。”亦作“ 忔憎憎 ”。 宋 刘过 《清平乐·赠妓》词:“忔憎憎地,一捻儿年纪。待道瘦来肥不是,宜著淡黄衫子。”
分類:可爱怜爱
《漢語大詞典》:快棱憎
锐利貌。 元 宋方壶 《一枝花·蚊虫》套曲:“瘦伶仃腿似蛛丝……快棱憎嘴似钢锥。”
《國語辭典》:面目可憎  拼音:miàn mù kě zēng
容貌令人觉得讨厌。唐。韩愈 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又是穷,又是气,莫怪人家嫌他语言无味,就是他自己也觉著面目可憎了。」
怨憎会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苦之一。我所怨憎之人或嫌忌之事物,每相会这苦也。涅槃经十二曰:「怨憎会苦,所不爱者而共聚集。」
【佛学常见辞汇】
八苦之一。(参见:八苦)
【三藏法数】
谓常所憎恶之人,欲其远离,而反共聚,是为怨憎会苦。
【三藏法数】
谓常所怨雠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是名怨憎会苦。
八苦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苦)
【佛学大辞典】
(名数)前五苦中,开生老病死苦为四苦。涅槃经十二曰:「八相为苦: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生苦〕,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三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五者,种类。谓人品有贵富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是名生苦。
〔二、老苦〕,老苦有二种:一者,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二者,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是名老苦。
〔三、病苦〕,病苦有二种:一者,身病。谓四大不调,众病交攻。若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倔强。二者,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是名病苦。
〔四、死苦〕,死苦有二种:一者,病死。谓因疾病,寿尽而死。二者,外缘。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是名死苦。
〔五、爱别离苦〕,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
〔六、怨憎会苦〕,谓常所怨雠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是名怨憎会苦。
〔七、求不得苦〕,谓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是名求不得苦。
〔八、五阴盛苦〕,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也。阴即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不令显发也。盛即盛大之义,谓前生、老、病、死等众苦聚集,故名五阴盛苦。
爱憎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爱亲憎怨也。八十华严经二十八曰:「愿一切众生,舍爱憎心,断贪恚结。」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我观一切,普皆平等,无有彼此爱憎之心。」
灭憎爱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百八三昧之一。智度论四十七曰:「灭憎爱三昧者,得是三昧。以喜法中不生爱,可恶法中不生瞋。」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灭诸憎爱,于可喜法中,而不生爱;可恶法中,而不生瞋;是名灭憎爱三昧。
憎爱
【佛学大辞典】
(杂语)憎怨爱亲也。无量寿经下曰:「当为导师,等无憎爱。」圆觉经曰:「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