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元戎  拼音:yuán róng
1.兵车。《诗经。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2.主将、元帅。《周书。卷一二。齐炀王宪传》:「吾以不武,任总元戎,受命安边,路指幽冀。」
3.大众、大兵。《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董贤传》:「往悉尔心,统辟元戎。」《文选。班固。东都赋》:「元戎竟野,戈鋋彗云。」
《國語辭典》:戎马(戎馬)  拼音:róng mǎ
1.兵马。《左传。昭公三年》:「戎马不驾,卿无军行。」汉。崔骃 安封侯诗:「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
2.军事。《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州郡整戎马,罗落境界。」
3.比喻战乱。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汝曹生于戎马之閒,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录,以传示子孙。」唐。杜甫 诗:「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國語辭典》:戎狄  拼音:róng dí
旧指居于西北边境外的野蛮民族。《左传。闵公元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遂定边城,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國語辭典》:和戎  拼音:hé róng
与戎敌言和。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诗:「廉颇仍走敌,魏韩已和戎。」
《國語辭典》:西戎  拼音:xī róng
对西方边境民族的总称。《诗经。小雅。出车》:「赫赫南仲,薄伐西戎。」秦。李斯上书谏逐客〉:「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國語辭典》:从戎(從戎)  拼音:cóng róng
投身军旅。如:「投笔从戎」。三国魏。曹植〈杂诗〉六首之二:「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南朝陈。张正见 紫骝马诗:「将军入大宛,善马出从戎。」
分類:投身军旅
《國語辭典》:戎行  拼音:róng háng
军队。晋。陆机〈辩亡论下〉:「拔吕蒙于戎行,识潘浚于系虏。」明。于谦〈出塞〉诗:「将军出塞整戎行,十万戈矛映雪霜。」
《國語辭典》:总戎(總戎)  拼音:zǒng róng
1.主持军事的人。唐。杜甫 诸将诗五首之四:「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2.统帅、统管军务。《魏书。卷五○。尉元传》:「臣以天安之初,奉律总戎,廓宁淮右,海内既平,仍忝徐岳。」《周书。卷四一。王褒传》:「褒本以文雅见知,一旦委以总戎,深自勉励,尽忠勤之节。」
《國語辭典》:戎衣  拼音:róng yī
军服。《书经。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四折:「幸时来得成功业,著锦衣脱去戎衣。」
《漢語大詞典》:临戎(臨戎)
亲临战阵;从军。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今宜皇太后与朕暂共临戎,速定丑虏,时寧东夏。” 南朝 梁 萧统 《弓矢赞》:“弓用筋角,矢製良工,亦以观德,非止临戎。”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四:“不妨常日饶轻薄,且喜临戎用草莱。”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奎壮烈:“其兄 忠烈公 明瑞 尝殉节 滇 南 ,故 纯皇帝 不欲使其临戎。”
《國語辭典》:戎事  拼音:róng shì
军事、战事。《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礼记。檀弓上》:「戎事乘骊,牡用玄。」
《漢語大詞典》:平戎
原谓与 戎 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左传·僖公十二年:“ 齐侯 使 管夷吾 平 戎 于王,使 隰朋 平戎于 晋 。” 杜预 注:“平,和也。” 唐 王维 《奉和圣制赋乐贤诗应制》:“将非富民宠,信以平戎故。”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日月开明,风云感会。切须稳上平戎计。” 清 孙枝蔚 《记梦》诗:“开筵为赏平戎策,下马先成露布文。”
《國語辭典》:兵戎  拼音:bīng róng
武器、军队。后用以比喻战争。《史记。卷二六。历书》:「而亦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连横〈台湾通史序〉:「朱林以下,辄启兵戎。」
《國語辭典》:戎幕  拼音:róng mù
军府。《北齐书。卷四一。暴显等传。史臣曰》:「皮景和等爰自霸基,策名戎幕、间关夷险,迄于末运。」唐。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
分類:军府幕府
《國語辭典》:阿戎  拼音:ā róng
称谓。晋人称堂弟为「阿戎」。唐。杜甫 杜位宅守岁诗:「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