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29
词典
7
分类词汇
322
共322,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独白
剧场
能剧
傍白
悲剧
女丑
小军
高潮
咸淡
新剧
换景
样式
鬼戏
出彩
演戏
《國語辭典》:
独白(獨白)
拼音:
dú bái
戏剧中人物向观众单独道出个人内心感受,或即将发生之事的一段台词。沿用至电影、小说中,则成为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如:「这部电影中女主角有一段独白十分感人。」
分類:
戏剧
电影
角色
文学作品
人物
独自
抒发
个人
感情
情和
愿望
《國語辭典》:
剧场(劇場)
拼音:
jù cháng
1.戏剧等表演艺术的演出场所。也称为「剧院」。
2.表演艺术的单位或团体。如实验剧场。
分類:
剧场
演出
出戏
戏剧
歌舞
场所
戏院
戏园
剧院
《国语辞典》:
能剧(能剧)
拼音:
néng jù
一种日本古典戏剧。源于室町时期的日本古典艺术表演,乃世阿弥元清父子所创。表演时由男演员穿著华丽的服装,带著面具,配合著极简单的乐器伴奏,藉由台词、身段、舞蹈和合唱,表达戏剧内涵。也称为「能乐」。
分类:
日本
古典
戏剧
源于
艺术
表演
《漢語大詞典》:
傍白
戏剧艺术表演方法之一。角色背着同台其他剧中人而对观众直接说的话。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
:“读 刘因 同志四剧本尽,取材很现实,且能有多样性,惟喜用长篇独白与傍白,似受 莫里哀 影响甚深。”
分類:
戏剧
艺术
表演
角色
剧中人
观众
直接
《國語辭典》:
悲剧(悲劇)
拼音:
bēi jù
1.以不幸遭遇为主题的戏剧。在情节布局中主角的命运往往悲惨不幸,进而引起观众的同情。
2.比喻悲惨不幸的事件。如:「酒后切勿驾车,以免酿成悲剧。」
分類:
悲剧
戏剧
悲惨
不幸
类型
遭遇
是以
主人公
现实
不可
调和
冲突
结局
特点
《國語辭典》:
女丑
拼音:
nǚ chǒu
戏剧中的女性丑角。如:「这出戏中的女丑因为表现突出,获得提名角逐金钟奖最佳女配角。」
分類:
戏剧
丑角
《漢語大詞典》:
小军(小軍)
(1).兵卒。 元
无名氏
《昊天塔》
第一折:“每日轮一百个小军,每人射我三箭,名曰百箭会。”
《
镜花缘
》
第十一回:“市中有个小军,也在那里买物。”
(2).指戏剧演出中跑龙套的人。 赵树理
《福贵》
一:“村里有自乐班, 福贵 也学会了唱戏--从小当小军,大了唱正生,唱得很好。”原注:“小军:跑龙套。”
分類:
兵卒
戏剧
演出
人
《國語辭典》:
高潮
拼音:
gāo cháo
1.潮汐当中,水位到达最高时,称为「高潮」。
2.比喻事情最紧张热烈之处。如:「这场球赛,真是高潮不断。」
3.小说或戏剧中,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之处。如:「报上的连载小说,总在高潮处收笔,真是吊人胃口。」
分類:
戏剧
涨落
电影
周期
情节
阶段
节中
水面
矛盾
上升
冲突
突发
高潮
潮位
尖锐
紧张
《漢語大詞典》:
咸淡(鹹淡)
(1).咸和淡的味道。
《
荀子·正名
》
:“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
韩非子·八说
》
:“酸甘咸淡,不以口断而决於宰尹,则厨人轻君而重於宰尹矣。”
(2).戏剧中的旦角名。 唐
段安节
《
乐府杂录·俳优
》
:“ 武宗 朝有 曹叔度 、 刘泉水 咸淡最妙。 咸通 以来,即有 范传康 、 上官唐卿 、 吕敬迁 三人弄假妇人。” 王国维
《古剧脚色考》
:“咸淡为假妇人之始。‘旦’之音,当由‘咸淡’之‘淡’出,若作二事解,则咸淡亦一种脚色。”
分類:
戏剧
味道
旦角
《國語辭典》:
新剧(新劇)
拼音:
xīn jù
1.新编完成的戏剧。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词曲部上。结构》:「吾观近日之新剧,非新剧也,皆老僧碎补之衲衣,医士合成之汤药。」
2.演员在舞台布景、灯光配合下,运用动作、表情、对话等方式表演故事的艺术。也称为「话剧」、「文明戏」。
分類:
新编
早期
戏剧
话剧
《漢語大詞典》:
换景
戏剧演出中更换舞台上的场景。 夏衍
《难忘的一九三○年》
:“剩下来最难解决的是换景,按当时的技术条件,三小时内换十一堂景是不可能的。”
分類:
戏剧
演出
中更
更换
舞台
台上
场景
《國語辭典》:
样式(樣式)
拼音:
yàng shì
样子、形式。《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如且载回家,打过了捆,改了样式,再去别处货卖吧!」《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匡超人接著开看,是一张松江笺。摺做一个全帖的样式。」
分類:
样式
式样
文艺作品
体裁
诗歌
散文
戏剧
《漢語大詞典》:
鬼戏(鬼戲)
(1).有鬼魂角色上场的戏剧。 清 太平客人
《〈何典〉序》
:“其事实则离不开鬼心,扮鬼脸……做鬼戏。”
《光明日报》
1963.9.9:“目前戏剧界讨论的有如下一些问题:对于推陈出新方针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对于鬼戏的看法问题。”
(2).喻骗人的花招。 茅盾
《子夜》
十三:“我们干得快,那怕 钱葆生 他们想要串什么鬼戏,也是来不及!”
分類:
有鬼
鬼魂
骗人
角色
花招
上场
戏剧
《國語辭典》:
出彩
拼音:
chū cǎi
指戏曲表演中用涂上红色的办法表示杀伤或流血。也指受伤出血。《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时三儿在旁边正呆呆的望著公子的胸脯子,要看这回刀尖出彩。」
分類:
戏剧
表演
杀伤
伤时
红色
色作
流血
《國語辭典》:
演戏(演戲)
拼音:
yǎn xì
1.表演戏剧。《水浒传》第一○二回:「今春二月,东村赛神会,搭台演戏。」也作「演剧」。
2.装模作样,用以欺瞒他人或取得信任。如:「看他装得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可是真会演戏!你千万不要被骗。」
分類:
表演
演戏
戏剧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