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3,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老景
猛省
裹足
罔两
阿娘
且是
道业
一就
一地
性分
枪旗
简子
一和
然虽
关子
《國語辭典》:老景  拼音:lǎo jǐng
老年时的景况。如:「他晚年孤苦,老景堪怜。」也作「老境」。
《國語辭典》:猛省  拼音:měng xǐng
1.深自反省。《福惠全书。卷一五。刑名部。自尽》:「本县言出令随,尔等试静思,猛省毋忽。」
2.忽然觉悟。《朱子语类。卷一三。力行》:「人心之公,每为私欲所蔽,所以更放不下。但常常以此两端体察,若见得时,自须猛省,急摆脱出来。」《水浒传》第四七回:「宋江勒马看时,庄上不见刀鎗军马。心中疑忌。猛省道:『我的不是了。天书上明明戒说:「临敌休急暴。」』」也作「猛醒」。
3.突然忆起。宋。王炎〈青玉案。深红数点〉词:「正寥茖,无情绪。猛省从前多少事。」
《國語辭典》:裹足  拼音:guǒ zú
1.双脚受到束缚。比喻停止不前。《史记。卷八七。李斯传》:「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2.女子缠足。
3.盘缠、旅费。《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些少裹足,路途里欲得支费,望周全不须劫去。」也作「果足」。
《國語辭典》:缠足(纏足)  拼音:chán zú
旧时妇女用布帛紧裹双足,使之纤小,以为美观。缠足之风,始于五代,至宋朝大盛,遍及全国。《通俗常言疏證。妇女。缠足》引《墨庄漫录》:「妇人之缠足,传记皆无所出。惟齐东昏侯,有凿金为莲花,令潘妃行其上一事,而不言其足若何。惟唐镐咏李后主宫嫔窅娘诗云:『莲中花更好,雪里月常新。』以此知扎脚自五代始也。」也作「缠脚」。
《國語辭典》:罔两(罔兩)  拼音:wǎng liǎng
1.无所依据的样子。《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
2.影子外围颜色较淡的部分。《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3.山川中的木石精怪。《左传。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也作「罔阆」、「魍魉」。
《國語辭典》:阿娘  拼音:ā niáng
1.称谓。称母亲。《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二出》:「阿爹阿娘,教我传语:些儿酒米,担来与你。」也称为「亚娘」。
2.大娘。对年长妇女的敬称。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这个阿娘我有些面熟也。」
《國語辭典》:且是  拼音:qiě shì
1.倒是、只是、却是,为转折语气词。《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且是暂时厌皇宫拘捲,误至于此。」《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好阵大雨!且是没蜓譒,冒著雨又行了数十步。」
2.而且。《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生得眉清目秀,且是聪明,无书不读,无史不通。」
《國語辭典》:道业(道業)  拼音:dào yè
职业、工作。《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八出》:「贩私盐,卖私茶,是我时常道业。」《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鳗产祸》:「我下番无事,若不做些营生,恐坐吃山空,须得些个道业来相助方好。」
《國語辭典》:一就  拼音:yī jiù
1.顺便。《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出》:「你去安排些食物,一就与我关了外门,待我和官人吃几杯酒。」《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我今日去谢张公,一就带你母子去游玩閒走则个。」
2.一面。《水浒传》第四九回:「一就去劫牢,一就去取行李不迟。」
3.一同、一起。《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一同入那酒店里坐地,唤酒保买杯酒和肉来,四个一就吃了。」《前汉书平话》卷下:「今代州刘武手下二十万雄兵,令卿一就掌者。」
4.一味、总是。元。石君宝《紫云庭》第三折:「且说俺这小哥哥,为俺耽惊受怕,波迸流移,冷落了读书院,一就把功名懒堕。」元。无名氏〈玉娇枝过四块玉。休争闲气〉曲:「想功名到底成何济,总虚华几人知,百般乖不如一就痴。」
《國語辭典》:一地  拼音:yī dì
1.某一特定地方。汉。王充《论衡。言毒》:「药生非一地,太伯辞之吴。」
2.相同地方。唐。李山甫〈送李秀才入军〉诗:「弱柳贞松一地栽,不因霜霰自难媒。」
3.满地、到处。宋。刘克庄〈满庭芳。目力已茫茫〉词:「无奈纱厨遮不住,一地闻香。」《红楼梦》第四九回:「来至王夫人上房,只见乌压压一地的人。」也作「一地里」。
《國語辭典》:一地里(一地裡)  拼音:yī dì lǐ
1.满地、到处。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一地里受煎熬,满海内空劳攘,兀的不慌杀了海上龙王。」《儒林外史》第三回:「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也作「一地」。
2.暗地里,背人之处。《品花宝鉴》第一六回:「你们一地里这本糊涂帐,将来怎么算得清楚?」
3.匆忙、迅速的。《醒世恒言。卷二三。金海陵纵欲亡身》:「海陵走进门去,丫鬟便一地里拴上了门。」
《國語辭典》:性分  拼音:xìng fèn
本性、天性。《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序》:「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
《漢語大詞典》:枪旗(鎗旗)
成品绿茶之一。由带顶芽的小叶制成。芽尖细如枪,叶开展如旗,故名。 五代 齐己 《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诗:“枪旗冉冉緑丛园,穀雨初晴叫杜鹃。” 明 高启 《采茶词》:“雷过溪山碧云煖,幽丛半吐枪旗短。” 清 钱谦益 《佟宰饷刁酒戏题示家纯中秀才》诗之二:“如今又想南茶喫,悔掷枪旗上马鞍。”
茶叶嫩尖。 五代 齐己 《谢人惠扇子及茶》:“鎗旗封 蜀 茗,圆洁製鮫綃。”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一出:“春到郊原日迟迟,鎗旗展山谷里。” 钱南扬 校注:“茶名。《北苑别録》‘拣茶’:‘中芽,古谓一枪一旗是也。’言茶初生,一小芽如枪,一小叶如旗,故名。今称旗枪。” 明 高启 《采茶词》:“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鎗旗短。”
《國語辭典》:简子(簡子)  拼音:jiǎn zǐ
1.一种蔓藤类植物的果实。《齐民要术。卷一○。五馨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简子,藤生,缘树木。……实如梨,赤如雄鸡冠,核如鱼鳞。取生食之,淡泊无甘苦。出交阯、合浦。」
2.乐器名。打击乐器。用两片长竹片组成,说唱曲艺时用以伴奏的打击乐器。
《國語辭典》:简子(簡子)  拼音:jiǎn zi
信函、文件。《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却说承局赍著小盒儿并简子,来到水月寺中,只见老道人在殿上烧香。」也作「柬帖」、「简帖」。
《漢語大詞典》:一和
一会;一番。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九出:“説与我每一和,又説与我公一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个是一方长老,一个是一代名儒,俗谈没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 元 石德玉 《黄粱梦》第四折:“睡朦朧无多一和,半霎儿改变了山河。”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沉吟一和,怎离却双亲膝下?”
《國語辭典》:然虽(然雖)  拼音:rán suī
虽然。《景德传灯录。卷一五。朗州德山宣鉴禅师》:「然虽如此,不得草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二出》:「老汉然虽是个村胳落里人,稍通得些个人事。」
分類:虽然戏文
《國語辭典》:关子(關子)  拼音:guān zi
1.南宋的纸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都市钱会》:「贾秋壑为相日,变法增造金银关子,以十八界三贯准一贯关子。」《宋史。卷一八一。食货志下三》:「二十九年,印公据、关子,付三路总领所。」
2.宋朝宣和年间时,出入宫禁的执照。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宣和间,亲王公主及他近属戚里入宫,辄得金带关子,得者旋填姓名卖之,价五百千。」
3.役卒。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昨日打将前路关子来,道廉访使大人在此经过,不免打扫馆驿乾净。」
4.令人猜疑而急于瞭解的重要事由。如:「你别卖关子了,快说出来吧!」《续孽海花》第四三回:「今儿我可以卖个关子了!这个枪是广西省特产的,琼州也有,是一种藤,他的颜色很像伽南,不过纹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