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8,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青衣
老生
家门
文场
入相
小丑
彩衣
国太
弦索
戏剧
撞钟
花面
云阳
顾曲
伶伦
《國語辭典》:青衣  拼音:qīng yī
1.青色的衣服。古代低阶文官或卑贱者所穿的衣服。也称为「青衫」。
2.便服。如:「青衣小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换了一身青衣,教一个丫鬟随了。」也称为「青衫」。
3.春服。《礼记。月令》:「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
4.婢女。《三国演义》第八回:「少顷,二青衣引貂蝉艳妆而出。」《红楼梦》第六八回:「只得遣人去贾府传旺儿来对词。青衣不敢擅入,只命人带信。」
5.国剧中的角色。大都穿著黑色衣服,故称为「青衣」。多是扮演贞静端庄的贤淑女子,表情稳重,偏重唱工。也称为「青衫」、「衫子」。
《漢語大詞典》:青衣神
即 蚕丛氏 。教民蚕桑,民尊之为神。路史·前纪四·蜀山氏“其妻曰妃,俱葬之” 宋 罗苹 注:“﹝ 南朝 齐武帝 ﹞ 永明 二年, 萧鑑 刺 益 ,治园 江 南,凿石冢,有椁无棺……有篆云: 蚕丛氏 之墓。 鑑 责功曹 何佇 坟之,一无所犯,於上立神,衣青衣,即今 成都 青衣神 也。” 清 蔡方炳 《广舆记·四川·眉州》:“﹝ 四川 眉州 青神 ﹞ 青衣神 庙。 青神 ,昔 蚕丛氏 服青衣,教民蚕事,立庙祀之。”
分類:教民蚕桑
《國語辭典》:老生  拼音:lǎo shēng
1.戏剧中扮演中老年男子的角色。多属正面人物,依年龄的不同,而戴黑须、黪须或白须加以区别。《儒林外史》第二四回:「鲍文卿近前一看,原是他同班唱老生的蕃鬋子。」也作「须生」。
2.老人之自称。《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旁人閒话,说破财主行踪;小子无良,弄得老生扫兴。」
《國語辭典》:老生常谈(老生常談)  拼音:lǎo shēng cháng tán
老书生的寻常言论。比喻时常听到,了无新意的老话。《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邓飏怒曰:『此老生之常谈耳。』」《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也作「老生常谭」。
《國語辭典》:家门(家門)  拼音:jiā mén
1.家族。《陈书。卷二一。萧允传》:「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2.古称卿大夫之家。《左传。昭公三年》:「政在家门,民无所依。」
3.称自己的家庭。《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4.住家的大门。《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他家就在余家巷。进了家门,他同胞的兄弟出来接著。」
5.门第、家声。《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捉季布传文》:「本来事主誇忠赤,变为不孝辱家门。」
6.传奇戏的开场白。内容说明戏情大意或戏中人物家世。
《國語辭典》:文场(文場)  拼音:wén cháng
1.文士会集的处所。《晋书。卷三四。杜预传。赞曰》:「元凯文场,称为武库。」唐。萧颖士 赠韦司业书:「今朝野之际,文场至广,掞藻飞声,森然林植。」
2.科举考试的场所。唐。王起〈和周侍郎见寄〉诗:「贡院离来二十霜,谁知更忝主文场。」
3.总称戏曲乐队所用的管弦乐器。文场除为唱腔伴奏外,并演奏器乐曲牌、过门等过场音乐。一说称旧时演奏弦乐的乐师。
《漢語大詞典》:入相
(1).入朝为宰相。史记·曹相国世家:“ 萧何 卒, 参 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唐 崔颢 《江畔老人愁》诗:“两朝出将復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旧传居此閤者,多至入相。” 清 梅曾亮 《原仕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惟公与兄子 文瑞公 ,相继皆以是入相,天下以为荣。”
(2).旧时戏曲舞台上,上下场的两个门,分别标有“出将”、“入相”字样。“入相”指演员下场。
《國語辭典》:小丑  拼音:xiǎo chǒu
1.戏剧中表演滑稽角色的人。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新城北录下》:「广东刘八工文词,好驰马,因赴京兆试,流落京腔,成小丑绝技。」
2.后比喻举止不庄重、善于逗趣的人。如:「他是办公室里的小丑,一天到晚闹笑话!」
《國語辭典》:小丑(小醜)  拼音:xiǎo chǒu
称小人、盗匪等。《国语。周语中》:「怨在小丑,犹不可堪,而况在侈卿乎?其何以待之。」《红楼梦》第六三回:「所以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头,缘远来降。」
《漢語大詞典》:彩衣(綵衣)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斕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 王禹偁 《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
(2).谓孝养父母。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綵衣之恋。” 宋 沈遘 《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綵衣荣。”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綵衣归来奉翁母,愿言寿比三山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瑶斝,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参见“ 綵衣娱亲 ”。
《國語辭典》:䌽衣娱亲(綵衣娛親)  拼音:cǎi yī yú qīn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後用以比喻孝養父母。參見「戲綵娛親」條。
《國語辭典》:国太(國太)  拼音:guó tài
国君的母亲。《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但我国太吴夫人甚爱幼女,不肯远嫁,必求皇叔到东吴就婚。」也称为「国母」。
《國語辭典》:弦索(絃索)  拼音:xián suǒ
弦乐器上的丝弦。宋。苏轼〈老人行〉:「美人如花弄弦索,只恨尊前明月落。」
《國語辭典》:戏剧(戲劇)  拼音:xì jù
1.透过演员将某种故事或某种情节,以动作、歌唱或对白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
2.儿戏、玩笑。唐。杜牧 西江怀古诗:「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箠更荒唐。」宋。苏轼〈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诗:「愿君付一笑,造物亦戏剧。」
《漢語大詞典》:撞钟(撞鐘)
见“ 撞鐘 ”。
(1).击钟。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汉 东方朔 《答客难》:“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鐘,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鐘,一本作“ 钟 ”。 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撞鐘时,你在那里做甚么?”
(2).乐器名。戏曲打击乐器之一。京剧反二簧常用为过门时伴奏击节。
《國語辭典》:花面  拼音:huā miàn
1.形容女子貌美如花。唐。刘禹锡〈寄赠小樊〉诗:「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也作「花颜」。
2.形容女子的化妆。唐。徐昌图 木兰花诗:「汉宫花面学梅妆,谢女雪诗栽柳絮。」
3.传统戏曲人物角色行当中净角的俗称。参见「花脸」条。
《國語辭典》:花脸(花臉)  拼音:huā liǎn
传统戏曲人物角色行当中净角的俗称。包括:(1)地位较高、著重唱功的正净,称为「大花脸」。(2)注重功架、念白和做功,大多性格豪迈爽直,或有特殊性格的副净,称为「二花脸」。(3)扮演丑角的称为「小花脸」。另以粉饰及唱做的不同,而有铜锤花脸、架子花脸等。也称为「花面」。
《國語辭典》:云阳(雲陽)  拼音:yún yáng
1.小说戏曲中称行刑的场所。唐。胡曾 咏史诗。上蔡诗:「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云阳血染衣。」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我将杀人贼斩首在云阳内,还报的这街冤负屈鬼。」也称为「云阳市」。
2.传说为山中树精。《抱朴子。内篇。登涉》:「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
《國語辭典》:顾曲(顧曲)  拼音:gù qǔ
欣赏音乐或戏曲。参见「顾曲周郎」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一片红󷵕铺地,此乃顾曲之所。」
《國語辭典》:伶伦(伶倫)  拼音:líng lún
1.黄帝时代的乐官,音律的创作者。《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院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
2.演员、戏子。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因此处有个伶伦,姓许名坚,乐名蓝采和。」
3.戏剧曲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四出》:「老身幼习伶伦,生居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