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夏禹
 
成汤


《礼记·礼运》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东汉·郑玄注:「能用礼义以成治也。」
《史记》卷二《夏本纪》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史记》卷三《殷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例句

在德期巢燧,居安法禹汤。 苏颋 敬和崔尚书大明朝堂雨后望终南山见示之作

得失鉴齐楚,仁思念禹汤。 魏知古 从猎渭川献诗

典故
禹汤罪己

相关人物
夏禹
 
成汤


《春秋左传正义》卷九〈庄公·传十一年〉~53~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例句

且如歌笑日挥金,应笑禹汤能罪己。 钱起 秋霖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亦作天乙、大乙、成汤。商王朝开国之君。名履。契之后裔,自契至汤十四世,主癸之子。建都于亳。任用伊尹执政,先后攻灭葛、豕韦、顾、昆吾。夏桀无道,汤发兵灭之,连续获胜于有娥、鸣条,灭夏,建立商朝,在位三十年。
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汤姓子,名履。一名天乙。契十四世孙。即位十七年克夏,号曰武王。王十三年崩,年百岁。谥曰汤。一曰成汤,一曰武汤。
《國語辭典》:成汤(成湯)  拼音:chéng tāng
商的开国君主。契之后,名履。初居亳,为夏方伯,专主征伐;夏桀无道,汤兴兵伐之,放桀于南巢,遂有天下,国号商。
《漢語大詞典》:祝网人(祝網人)
指 成汤 。 唐 胡曾 《商郊》诗:“谁知继 桀 为天子,便是当初祝网人。”参见“ 祝网 ”。
分類:成汤
《國語辭典》:祝网(祝網)  拼音:zhù wǎng
商汤网开三面,恩泽及于禽兽的故事。参见「网开三面」条。
《國語辭典》:昭明  拼音:zhāo míng
1.光明、显著。《书经。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诗经。大雅。既醉》:「君子万年,介尔昭明。」
2.天象之一,常被归为妖气或妖星。可能指特定形状的彗星,或轨迹特别的流星。
3.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的谥号。参见「萧统」条。
《漢語大詞典》:灵苗(靈苗)
(1).指传说中的仙草。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神芝发其异色,灵苗擢其嘉颖。” 宋 陆游 《有客》诗:“灵苗生絶壁,光景中夜发,劚根食之尽,倏尔换金骨。” 明杨珽《龙膏记·买卜》:“云竇采灵苗,月府舂霞髓,他不比那寻常草根木蕊。”
(2).指珍奇美观的植物。 唐 路德延 《芭蕉》诗:“一种灵苗异,天然体性虚。” 元 刘诜 《石菖蒲》诗:“盆池有灵苗,石罅忘偪仄。”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恐毒草之损灵苗,芟夷务尽。”
(3).圣贤的后裔。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夫子姓 孔 氏,讳 邱 字 仲尼 , 鲁国 邹 人也。帝 天乙 之灵苗。” 天乙 , 成汤 。
(4).比喻反应最灵敏的部位。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
《漢語大詞典》:猗那
(1).柔美、盛美貌。诗·商颂·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马瑞辰 通释:“猗、那二字叠韵,皆美盛之貌,通作‘猗儺’(见《檜风》)、“阿难”(见《小雅》)。草木之美盛曰猗儺,乐之美盛曰猗那,其义一也。”孔丛子·连丛子上:“﹝杨柳﹞巨本洪枝,条脩远扬,夭绕连枝,猗那其旁,或拳句以逮下土,或擢跡而接穹苍。”《淮南子·修务训》:“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一:“明日映天,甘露被宇。蓊鬱高松,猗那长楚。”
(2).《诗·商颂·那》是 殷商 的后代 宋国 祭祀 商 朝的建立者 成汤 的乐歌。首句是“猗与那与”,后以“猗那”借指祭祀祖先的颂歌。 宋 欧阳修 《读〈徂徕集〉》诗:“陈诗颂圣德,厥声续猗那。”宋史·礼志十一:“方作猗那之颂,永严昭穆之容。” 清 刘大櫆 《沉茮园诗序》:“古之君子,未有不愿为清庙猗那,而顾愿为寺人 孟子 ,愾 周 道,忧《黍离》者也。”
(3).表示赞美之辞。文选·班固〈典引〉:“亦犹於穆猗那,翕纯皦绎,以崇严祖考,殷荐宗祀配帝。” 李周翰 注:“於穆、猗那皆美也。” 唐 张说 《恒州刺史张府君墓志》:“孝乎事亲,忠乎事君,猗那叔父,亦足有云。”
《国语辞典》:殷汤(殷汤)  拼音:yīn tāng
商的开国君主成汤。《吕氏春秋。仲秋纪。简选》:「殷汤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战于郕,遂禽移大牺。」
《漢語大詞典》:天乙
即 成汤 。 商朝 的创建者。荀子·成相:“十有四世,乃有 天乙 是 成汤 。”史记·殷本纪:“ 主癸 卒,子 天乙 立,是为 成汤 。”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 天乙 革命,而 务光 负石以投河。”
《漢語大詞典》:大濩
周 代乐舞之一。相传为 成汤 时作。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郑玄 注:“《大濩》, 汤 乐也。”庄子·天下:“ 黄帝 有《咸池》, 尧 有《大章》, 舜 有《大韶》, 禹 有《大夏》, 汤 有《大濩》, 武王 、 周公 作《武》。”
《国语辞典》:量匙  拼音:liáng chí
一种量器。通常以塑胶或金属制成汤匙状,大小不一,多使用于烹调上。
《漢語大詞典》:雊雉升鼎(雊雉昇鼎)
殷高宗 祭 成汤 ,野雉飞登祭鼎而鸣的故事。古代认为是变异之兆。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童謡非祸福之本,妖祥岂隆替之源!故雊雉昇鼎而桑穀生朝,不能止 殷 宗之盛。”参见“ 雉雊 ”。
分類:高宗成汤
《國語辭典》:雉雊  拼音:zhì gòu
雄雉鸣叫。唐。王维〈渭川田家〉诗:「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分類:鸣叫变异
《漢語大詞典》:北殷
复姓。相传为 成汤 之后。见史记·殷本纪论及 司马贞 索隐。
分類:复姓成汤
《漢語大詞典》:禹汤(禹湯)
夏禹 和 商汤 。后视为贤明君主的典范。《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 罪己,其兴也勃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晋书·安帝纪:“自顷国难之后,人物彫残,常所供奉,犹不改旧,岂所以视人如伤, 禹 汤 归过之诫哉!” 明 刘基 《咏史》诗之一:“六雄糜沸扰天纲,天下嗷嗷望 禹汤 。” 清 顾炎武 《晋王府》诗:“定知慈俭理,得占 禹 汤 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