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龛定(龕定)
谓战胜、平定。龕,通“ 戡 ”。《古诗源·谢灵运〈述祖德诗〉序》:“ 太元 中,王父龕定 淮 南,负荷世业,尊主隆人。” 沈德潜 注:“王父,谓 玄 也。龕,同戡,胜也。龕定 淮 南,谓败 苻坚 事。”
分類:战胜平定
《国语辞典》:拔旗  拼音:bá qí
比喻以计谋战胜敌人,取而代之。参见「拔帜易帜」条。汉。应玚〈奕势〉:「或饰遁伪旋,卓轹軿列,羸师延敌,一乘虚绝,归不得合,两见擒灭,淮阴之谟,拔旗之势也。」
《國語辭典》:恺歌(愷歌)  拼音:kǎi gē
1.歌唱战胜的乐章。周。司马穰苴《司马法。天子之义》:「得意则恺歌,示喜也。」也作「凯歌」。
2.庆祝战胜的歌曲。《周礼。春官。乐师》:「凡军大献,教恺歌,遂倡之。」唐。贾公彦。疏:「云教恺歌者,恺谓恺诗。」也作「凯歌」。
《漢語大詞典》:克伏
制伏,战胜。《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朱亥 ﹞闻得 燕丹 被 秦始皇 克伏,取了 燕丹 首级,进上十车金宝。”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分類:制伏战胜
《國語辭典》:打败(打敗)  拼音:dǎ bài
1.打败仗。《通俗常言疏證。武备。打败》引《北史。邵护传》:「相将至唐河北,被定州官军打败。」
2.战胜。如:「他奋勇力战,终于打败敌手。」
《國語辭典》:伏旱  拼音:fú hàn
伏天出现的旱象。如:「近来连日伏旱,田里的作物都枯死了。」
《國語辭典》:力克  拼音:lì kè
努力战胜。如:「经过一番激战,我国棒球队终于力克对手,赢得冠军。」
《国语辞典》:子夏肥  拼音:zǐ xià féi
子夏因为道义战胜富贵欲念,心情安定,所以胖了起来。典出《韩非子。喻老》。故以子夏肥比喻道义战胜私欲,心境平和。
《漢語大詞典》:克破
战胜,击溃。 宋 曾巩 《南蛮策》:“有兵已克破,赦而受之, 咸平 之间, 曹克明 之收 抚水 是也。”
分類:战胜击溃
《漢語大詞典》:祈战(祈戰)
祈求战胜。左传·文公十二年:“ 秦伯 以璧祈战于 河 。” 杜预 注:“祷求胜。”
分類:祈求战胜
《漢語大詞典》:克贼(剋賊)
损伤。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合病并病:“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
战胜贼寇。
《國語辭典》:战无不胜(戰無不勝)  拼音:zhàn wú bù shèng
形容百战百胜,无往不利。《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隋书。卷四八。杨素传》:「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也作「战无不克」。
《國語辭典》:同舟共济(同舟共濟)  拼音:tóng zhōu gòng jì
比喻同心协力,共图解救,战胜困难。参见「同舟而济」条。《三国志。卷二八。魏书。毋丘俭传》裴松之注引〈文钦与郭淮书〉曰:「夫当仁不让,况救君之难,度道远艰,故不果期要耳。然同舟共济,安危势同,福痛已连,非言饰所解,自公侯所明也。」
《国语辞典》:人众胜天(人众胜天)  拼音:rén zhòng shèng tiān
会聚众人之力可战胜自然。《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国语辞典》:伏虎降龙(伏虎降龙)  拼音:fú hǔ xiáng lóng
喻有极大的本领,能战胜重大困难或恶势力。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封神演义》第八二回:「伏虎降龙为第一,擒妖缚怪任纵横。」也作「降龙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