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落户(落戶)  拼音:luò hù
在异乡定居。如:「他落户在此已有好些年了。」
《漢語大詞典》:见户(見户)
现有户口。新唐书·食货志二:“若流亡多,加税见户者,殿亦如之。”
分類:现有户口
《漢語大詞典》:甲户
旧时户口编制以十户为一甲,因称户为甲户。 宋 陈襄 州县提纲·户长拈号给册:“甲户力厚,则嘱吏以乐输。”
《国语辞典》:计帐(计帐)  拼音:jì zhàng
1.结算帐目。如:「有空就到店里帮我计帐,别一天到晚乱跑!」
2.旧时记载地方户口实况的名册。平时由地方官吏每年按当地人口实况编成计帐,而后再送往尚书省作为编造户籍的底本。《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又有计帐,具来岁课役以报度支。」
《漢語大詞典》:浮户
流动而无定籍的户口。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窃见乡村浮户,非不勤稼穡,非不乐安居。” 胡三省 注:“浮户,谓未有土著定籍者;言其蓬转萍流,不常厥居,若浮泛於水上然。”明史·徐贞明传:“天下浮户依富家为佃客者何限,募之为农而简之为兵。”
分類:流动户口
《漢語大詞典》:杂户(雜户)
北魏 至 唐 代户口的一种。其身分低于普通百姓,高于奴婢。晋书·姚泓载记:“尚书 姚白瓜 徙四军杂户入 长安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反逆相坐,没其家为官奴婢。一免为蕃户,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民,皆因赦宥所及则免之。”《唐律疏议·名例·工乐杂户》:“杂户者,谓前代以来,配隶诸司,职掌课役,不同百姓。”
《漢語大詞典》:荫户(蔭户)
中国 封建社会中官僚、贵族、地主、豪绅依仗特权和势力控制的一部分户口。 东汉 时的奴客、僮客, 魏 晋 时的佃客, 唐 中叶以后的庄客,都属荫户。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三年:“ 燕 王公、贵戚多占民为荫户,国之户口,少於私家。”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他们还竞相强占大量的劳动力,作为自己的荫户。”
《國語辭典》:籍帐(籍帳)  拼音:jí zhàng
簿籍帐册。《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
《漢語大詞典》:比要
周 代统计人民户口及财产的簿籍。周礼·地官·小司徒:“及三年则大比,大比则受邦国之比要。” 郑玄 注:“大比,谓使天下更简閲民数及其财物也…… 郑司农 云:‘五家为比,故以比为名。今时八月案比是也。要,谓其簿。’”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不达古语而误解例:“比要者,大比之簿籍也。”
《漢語大詞典》:比法
亦作“ 比灋 ”。 核查统计户口财产的法令。周礼·地官·小司徒:“乃颁比灋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輦,辨其物,以岁时入其数,以施政教,行徵令。”尉缭子·原官:“好善罚恶,正比法,会计民之具也。”
《漢語大詞典》:籍年
东晋 和 南朝 凡在官役者,户口均列入黄籍。黄籍中登记的服官役的年限称为籍年。宋书·孝义传·何子平:“ 子平 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漢語大詞典》:大盈库(大盈庫)
唐玄宗 私库。 唐 天宝 后, 王鉷 为户口色役使,苛酷取宠,征剥财货,每岁进钱百亿,云非租庸正额者,便入 百宝大盈库 ,以供皇帝宫廷享乐及赏赐之用。见旧唐书·食货志上
《漢語大詞典》:雕虚(彫虚)
谓地方残破、户口空虚。宋书·始安王休仁传:“故司空 晋平刺王 休祐 ,少无令业,长滋贪暴,莅任 陕 荆 ,毒流 西夏 ,编户嗟散,列邑彫虚,圣泽含弘,未明正宪。”
《漢語大詞典》:轨长(軌長)
古代户口编制中基层一级组织的领导人。国语·齐语:“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
《漢語大詞典》:括户
登记户口。北齐书·循吏传·宋世良:“寻为殿中侍御史,诣 河 北括户,大获浮惰。”旧唐书·宇文融韦坚等传论:“ 宇文融 、 韦坚 、 杨慎矜 、 王鉷 ,皆 开元 之倖人也,或以括户取媚,或以漕运承恩,或以聚货得权,或以剥下获宠,负势自用,人莫敢违。”
分類:登记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