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所为(所為)  拼音:suǒ wéi
举动、行为。如:「他在外所为与我无关。」
《國語辭典》:所为(所為)  拼音:suǒ wèi
原因。如:「所为何事?」
分類:所为原因
《國語辭典》:所以  拼音:suǒ yǐ
1.因此、因而。常与「因为」连用,表示因果关系。《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老残游记》第二回:「因为人太多,所以说的甚么话都听不清楚。」
2.用此、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古者天子必内有异姓大夫,所以正骨肉也;外有同姓大夫,所以正异族也。」
3.何以、为何。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士,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若以精兵控守,则契丹无长驱之患,强藩绝借援之谋,一举两得,此臣所以拳拳于胡卢河之请也。」
4.原故、理由。《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邓门上见他急得这样,问其所以,才知道原故。」
《國語辭典》:所谓(所謂)  拼音:suǒ wèi
所说的。《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文选。刘孝标。辩命论》:「所谓命者,死生焉、贵贱焉、贫富焉、治乱焉、祸福焉,此十者天之所赋也。」
《國語辭典》:所作所为(所作所為)  拼音:suǒ zuò suǒ wéi
一切的作为。如:「我一生的所作所为都光明磊落,没有不可告人之事。」《红楼梦》第一六回:「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所作所为,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分類:所作所为
《国语辞典》:莫知所为(莫知所为)  拼音:mò zhī suǒ wéi
形容情绪激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晋书。卷七六。王廙传》:「是时温将废海西公,百僚震慄,温亦色动,莫知所为。」《元史。卷一三六。哈剌哈孙传》:「三月朔,列牍请署,后决以三月三日御殿听政,乃立署之,众大喜,莫知所为。」也作「莫知所谓」。
《漢語大詞典》:不知所为(不知所爲)
不知道该怎么办,犹言无计可施。左传·宣公十二年:“ 桓子 不知所为。”史记·留侯世家:“上欲废太子,立 戚夫人 子 赵王 如意 。大臣多諫争,未能得坚决者也。 吕后 恐,不知所为。”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侠妇人》:“舟遽南行,略无资粮道路之备,茫不知所为。”
《國語辭典》:云为(云為)  拼音:yún wéi
言语动作。《易经。系辞下》:「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文选。班固。东都赋》:「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
《國語辭典》:所以  拼音:suǒ yǐ
1.因此、因而。常与「因为」连用,表示因果关系。《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老残游记》第二回:「因为人太多,所以说的甚么话都听不清楚。」
2.用此、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古者天子必内有异姓大夫,所以正骨肉也;外有同姓大夫,所以正异族也。」
3.何以、为何。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士,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若以精兵控守,则契丹无长驱之患,强藩绝借援之谋,一举两得,此臣所以拳拳于胡卢河之请也。」
4.原故、理由。《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邓门上见他急得这样,问其所以,才知道原故。」
《國語辭典》:人事  拼音:rén shì
1.人的作为。《孟子。告子上》:「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
2.世间的事。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唐。杜甫 野望诗:「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3.世路人情。唐。韩愈 题李生壁:「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
4.礼物。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有甚么人事送些与老爷,就放了你去。」
5.房事。《红楼梦》第六回:「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
6.人员升调、奖惩、任免等事。机关中多设有人事处、人事科之类。
《漢語大詞典》:人事关系(人事關係)
(1).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交往关系。 柳青 《狠透铁》三:“甭把你狠透铁的劲儿使在人事关系上啊!”《花城》1981年第6期:“是任务完成得好?是人事关系处理得好?”
(2).特指工作人员的录用、工资、使用、调配、奖惩等隶属关系。如: 小李 人在此地工作,但人事关系还在原单位。
《漢語大詞典》:有为(有爲)
有所为,有缘故。 唐 于濆 《拟古讽》:“草木本无情,此时如有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盖此书有为而作,非徒区区评论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所以你一进门,我就知道你是有为而来的了。这才是无事不登三寳殿啊。”
《國語辭典》:能为(能為)  拼音:néng wéi
1.称人能力杰出,有所作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而齐赵之深雠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
2.能耐、本领。《红楼梦》第四八回:「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也作「能耐」。
《國語辭典》:人为(人為)  拼音:rén wéi
人力所作为。如:「人为因素」、「习惯的养成,先由人为,而后渐成自然。」
《國語辭典》:作为(作為)  拼音:zuò wéi
1.行为与举动。《文明小史》第一回:「一府之内,以我为表率,总要有些作为,方得趁此表现。」
2.当作。如:「此事作为罢论。」
《漢語大詞典》:自奋(自奮)
(1).自我奋发而欲有所为;自勉。汉书·常惠传:“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 栘中 监 苏武 使 匈奴 ,并见拘留十餘年。”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二表》:“若朝廷不待有功,例皆进秩,则诸将骄堕,谁復自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宗室应试之始:“自此朱邸诸侯,始以清流自奋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士生圣朝,牢落不偶者宜自奋已。”
(2).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列子·说符:“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 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3).各自奋勇。 宋 叶适 《上西府书》:“夫以 江 淮 之弱而兼西北之强,鼓思退之卒,而战自奋之兵,轻腹心之忠而乐简策之諛,求駑駘於千里,抱鼠璞以待价。此智士所以寒心。”
(4).自己拼命用力。后汉书·董卓传:“ 孚 语毕辞去, 卓 起送至閤,以手抚其背, 孚 因出刀刺之,不中。 卓 自奋得免,急呼左右执杀之。”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一年:“遂经其颈於树枝,自奋絶脰而死。” 胡三省 注:“自奋,自奋起而还掷也。”
《國語辭典》:政府  拼音:zhèng fǔ
1.唐宋时称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为「政府」。《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十一。玄宗天宝二年》:「李林甫领吏部尚书,日在政府,选事悉委侍郎宋遥、苗晋卿。」《宋史。卷三一九。列传。欧阳脩》:「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
2.国家行政机关的总称,为近代国家构成要素之一。
《國語辭典》:人工  拼音:rén gōng
1.用人力做的,相对于自然力而言。《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另结一枝开头牡丹,花朵丰满,枝叶繁茂,人工做不来的。」《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前面石山、石屏,都是人工堆就的。」也称为「人工儿」。
2.工作时一人为一工,人工即人数。如:「修这所房子必须多少人工?」
3.人的工夫、力量或工资。如:「现在人工很贵。」也称为「人工儿」。
《國語辭典》:绍述(紹述)  拼音:shào shù
遵循前人的遗规事业。《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章惇传》:「于是专以『绍述』为国是,凡元祐所革一切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