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手势(手勢)  拼音:shǒu shì
1.以手作出各种姿势来表达意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东山听罢,不觉须眉开动,唇齿奋扬,把两只手捏了拳头,做一个开弓的手势。」
2.弹琴的手法。《魏书。卷七一。裴叔业传》:「善鼓琴,以新声手势,京师士子翕然从学。」
《漢語大詞典》:作手势(作手勢)
用手比画以示意。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可你不要忘记啦,回头应该把胡子剃掉。(作手势)” 张贤亮 《绿化树》二八:“她还是等在马号的肥堆前面,作手势叫我去。”
《国语辞典》:比手势(比手势)  拼音:bǐ shǒu shì
用手作出某些动作,藉以代替言语沟通意念。如:「他在二楼上比手势叫我上去呢!」也作「比手式」。
《漢語大詞典》:犯手势(犯手勢)
谓着手做。朱子语类卷九四:“只是自然有实理,恁地不是人做底,都不犯手势。”高子遗书·语之三六:“然常惺惺,其心收敛,一著意便不是。盖此心神明,难犯手势,惟整齐严肃,有妙存焉。”
分類:着手
《國語辭典》:打手势(打手勢)  拼音:dǎ shǒu shì
用手势表达意思。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折:「(净扮梢公上云)官人娘子,我这里是摆渡的船,你每快上来。(外旦和净打手势科)」《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天井里一个老道人坐著缝衣裳,问著他,只打手势,原来又哑又聋。」
《漢語大詞典》:手势令(手勢令)
酒令的一种。新五代史·汉臣传·史弘肇:“他日会饮 章 第,酒酣,为手势令, 弘肇 不能为,客省使 阎晋卿 坐次 弘肇 ,屡教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后汉 诸将相宴集,为手势令,其法以手掌为虎膺,指节为松根,大指为蹲鴟,食指为鉤戟,中指为玉柱,无名指为潜虬,小指为奇兵,腕为三洛,五指为奇峯。但不知其用法云何。”
分類:酒令
《漢語大詞典》:手势语(手勢語)
手语的一种。参见“ 手语 ”。
《國語辭典》:手语(手語)  拼音:shǒu yǔ
1.以手势示意。唐。裴铏《昆崙奴》:「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徐再与手语,夜叉似微解。」
2.以手的姿势或动作示意的语言。用来教诲聋哑儿童,为聋哑与聋哑、或聋哑与谙手语的常人间沟通思想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