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被诏辄成(被诏辄成)  拼音:bèi zhào zhé chéng
形容人才思敏捷,下笔即能成文。《新唐书。卷一二六。列传。张九龄》:「始,说知集贤院,尝荐九龄可备顾问。说卒,天子思其言,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会赐渤海诏,而书命无足为者,乃召九龄为之,被诏辄成。」
《国语辞典》:彩管生花  拼音:cǎi guǎn shēng huā
比喻文人才思敏捷,文章佳妙。参见「梦笔生花」条。
《漢語大詞典》:豆萁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 尝令 东阿王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豆萁才”喻才思敏捷。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豆萁才敏儁,羽猎正峥嶸。”
分類:才思敏捷
《國語辭典》:辨敏  拼音:biàn mǐn
口齿伶俐,言辞敏捷。宋。梅尧臣〈寄维扬许待制〉诗:「四坐稽颡叹辨敏,文字响亮如清球。」
《漢語大詞典》:才高七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 ( 曹丕 )尝令 东阿王 ( 丕 弟 曹植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西湖二集·巧妓佐夫成名》:“还有若干一窍不通之人,尽都侥幸中了举人、进士而去,享荣华,受富贵;实有大通文理之人,学贯五经,才高七步,自持有才,不肯屈志於人,好高使气,不肯去营求钻刺,反受飢寒寂寞之苦。”
分類:才思敏捷
《國語辭典》:七步成诗(七步成詩)  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三国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诗,若无法完成,将处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内吟成诗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用以形容运思敏捷,有才气。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诗,真不愧是诗词名家。」
《國語辭典》:七步之才  拼音:qī bù zhī cái
有七步成诗的才华。形容人才思敏捷。参见「七步成诗」条。《初刻拍案惊奇》卷九:「不然如何恁般来得快?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镜花缘》第八六回:「闻得老丈诗学有七步之才,想来素日篇什必多,特来求救。」
《國語辭典》:七步成诗(七步成詩)  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三国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诗,若无法完成,将处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内吟成诗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用以形容运思敏捷,有才气。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诗,真不愧是诗词名家。」
《漢語大詞典》:阮生据案(阮生據案)
语出晋书·阮籍传:“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 籍 为其辞。 籍 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 籍 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 籍 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后因以“阮生据案”为才思敏捷之典。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泣试》:“ 阮生 据案成书藁, 袁宏 倚马不立草。”
分類:才思敏捷
《漢語大詞典》:救数人(救數人)
唐 文学家 温庭筠 才思敏捷,科举考试时多代人作文,人称“救数人”。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温庭筠 ﹞才思艳丽,工於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
《國語辭典》:孟嘉落帽  拼音:mèng jiā luò mào
晋代孟嘉在宴席上虽被风将帽子吹落,仍显得洒脱风流。见《晋书。卷九八。桓温传》。后形容才子名士的潇洒儒雅、才思敏捷。也作「落帽孟嘉」。
《漢語大詞典》:妙速
谓才思敏捷。晋书·苻融载记:“尝著《浮图赋》,壮丽清赡,世咸珍之。未有升高不赋,临丧不誄。 朱彤 、 赵整 等推其妙速。”
分類:才思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