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铜钹(銅鈸)  拼音:tóng bá
乐器名。也称钹。参见「钹」条。
《國語辭典》:响器(響器)  拼音:xiǎng qì
铙钹锣鼓等打击乐器。《西游记》第一二回:「吩咐住了音乐响器。下了车辇,引著多官,拜佛拈香。」
《国语辞典》:马林巴琴(马林巴琴)  拼音:mǎ lín bā qín
乐器名,打击乐器。源自非洲的木琴,每个木条下装一个葫芦制成。现在则改葫芦为金属共鸣管,将木制琴键置于共鸣管之上,以琴槌敲打以产生旋律,但琴键较木琴阔,音域较广,音色圆润,也有较多特殊打法。为英语Marimba的音译。目前已知的键数有四十九键、五十二键、五十六键、六十一键、六十六键、六十九键。音高比木琴低八度。最大音域可以横跨六个八度。常用于独奏与合奏。
《国语辞典》:管乐队(管乐队)  拼音:guǎn yuè duì
以铜管、木管和打击乐器合奏而组成的乐队。如一般的军乐队皆是此种类型。
《国语辞典》:花盆鼓  拼音:huā pén gǔ
乐器名,打击乐器。大堂鼓的一种,鼓框木制,鼓身上大下小,两面蒙皮,用双木槌击,通常置于架上,广泛用于民间乐器合奏或戏曲伴奏。因形似花盆,故称为「花盆鼓」。为因应合奏,曾制作成可调音的花盆鼓。
《国语辞典》:打击乐(打击乐)  拼音:dǎ jí yuè
鼓类、三角铁、木琴等打击乐器所演奏出来的音乐。如:「这段打击乐充分表现出节庆时欢乐热闹的气氛。」
《国语辞典》:扁鼓  拼音:biǎn gǔ
乐器名,打击乐器。形式扁而宽,规格大小不一,可置于架上或斜背于胸前演奏。常用于宗教音乐和民间婚礼、舞蹈、灯会、杂技团、器乐合奏和群众性锣鼓队中。也称为「战鼓」。
《国语辞典》:碰铃(碰铃)  拼音:pèng líng
乐器名,打击乐器。古代称星。铜制,形状如铃,无铃舌,一副两个,用绳串连。相互碰击发声,声音清脆,无固定音高。也称为「碰钟」、「双星」、「撞铃」、「双馨」、「声声」、「水水」等名称。
《国语辞典》:摆云锣儿(摆云锣儿)  拼音:bǎi yún luó ér
云锣,一种打击乐器,按声音高低排列在木架上,每架锣数不等。「摆云锣儿」指像云锣排列在架上那样,把东西罗列得满地。如:「谁又在屋子里摆云锣儿?赶快收拾一下!」
《国语辞典》:札板儿(札板儿)  拼音:zhá bǎn ér
乐器名,打击乐器。以硬木组成,用以调节乐曲的节奏。
《国语辞典》:马拉卡(马拉卡)  拼音:mǎ lā kǎ
乐器名,打击乐器。砂铃。为英语Maracas的音译。流行于拉丁美洲,是一种以手摇动发出沙沙声的节奏乐器。
《国语辞典》:铁拍板(铁拍板)  拼音:tiě pāi bǎn
一种打击乐器。将五枚铁板的上部各打两个洞,以绳子串联在一起,上下振动时会发出吭郎吭郎声,昔时磨刀匠用此乐器招徕生意。也称为「挂连」。
《漢語大詞典》:禾词鼓(禾詞鼓)
旧时祈谷作乐所用的一种打击乐器。《清续文献通考·乐五》:“禾词鼓,制如龙鼓而略小,面径一尺三寸九分,高六寸一分,匡旁钉贴金鐶二,繫黄绒紃悬於项而鼓之。”
《漢語大詞典》:潮州大锣鼓(潮州大鑼鼓)
潮州 音乐的一种。通称大锣鼓。以大鼓、斗锣、深坡(悬于木架的大锣)等为主要打击乐器,辅以管弦,音色柔和。有成套的传统乐曲。流行于 广东省 潮州市 、 汕头市 、 澄海县 等地。
《國語辭典》:八角鼓  拼音:bā jiǎo gǔ
1.乐器名,打击乐器。是满族的民间乐器,明末传入北京。为单面蒙皮的八角形小鼓。其中七边各开一长形孔,用铜轴串上两个小铜钹,另一边木框上常系有两根长穗。演奏时,左手执鼓,鼓面竖立,右手敲击鼓面。早期用于满族八角鼓戏,现为单弦主要伴奏乐器。
2.曲艺类的单弦有时也以八角鼓来称呼。参见「单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