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打草
(1).收割草料。
(2).起草。指初步写出文稿或画出画稿。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也不打草,不勾思,先序几句俺传示,一挥挥就一篇诗,笔翰与 羲之 无二。”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四折:“指河里的船,便是题目,不打草,便作四句诗,好才也!”
《漢語大詞典》:打草谷(打草穀)
契丹 官兵以牧马为名,四出劫掠,充为军饷,俗称打草谷。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德光 已灭 晋 ,遣其部族酋豪……括借天下钱帛以赏军。胡兵人马不给粮草,遣数千骑分出四野,刼掠人民,号为‘打草穀’。”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赵延寿 请给上国兵廩食。 契丹 主曰:‘吾国无此法。’乃纵胡骑四出,以牧马为名,分番剽掠,谓之‘打草穀’。”参阅辽史·兵卫志上
《国语辞典》:吹牛不打草稿  拼音:chuī niú bù dǎ cǎo gǎo
信口开河,胡乱吹捧。如:「常见有人吹牛不打草稿,说话前后矛盾,实在讨厌。」
《国语辞典》:打草儿(打草儿)  拼音:dǎ cǎo ér
草拟稿子。《喻世明言。卷一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拂开一幅笺纸,不打草儿,写下〈千秋岁〉一阕。」
《高级汉语词典》:肚里打草稿
心里谋划;考虑
《國語辭典》:打草惊蛇(打草驚蛇)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语本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打草惊蛇比喻某甲受到惩戒,而使某乙知所警惕。后多比喻行事不密,使对方有所察觉,预先防备。《水浒传》第二九回:「空自打草惊蛇,倒乞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分類:作事惊动
《漢語大詞典》:打草蛇惊(打草蛇驚)
见“ 打草惊蛇 ”。
《國語辭典》:打草惊蛇(打草驚蛇)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语本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打草惊蛇比喻某甲受到惩戒,而使某乙知所警惕。后多比喻行事不密,使对方有所察觉,预先防备。《水浒传》第二九回:「空自打草惊蛇,倒乞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分類:作事惊动
《國語辭典》:萧飒(蕭颯)  拼音:xiāo sà
秋风劲瑟。唐。李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诗:「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唐。张乔〈宴边将〉诗:「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
《國語辭典》:起草  拼音:qǐ cǎo
草拟底稿。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也作「起稿」。
《國語辭典》:定稿  拼音:dìng gǎo
已经修改完毕而未正式刊印的稿件。
《漢語大詞典》:荛牧(蕘牧)
打草与放牧。亦指打草与放牧的人。 唐 柳宗元 《童区寄传》:“童 区寄 者, 郴州 蕘牧儿也,行牧且蕘。” 清 唐孙华 《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 夏 松 殷 柏復何有,独留此树撑穹苍;冯依先圣庇根本,幸远蕘牧辞斧斨。”
分類:打草放牧
《國語辭典》:打稿  拼音:dǎ gǎo
1.起草,谓文章书信先起草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我只道拂花笺打稿儿,原来他染霜毫不构思。」也称为「打草稿」。
2.计划。《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却说玉堂春曾与王公子设誓,今番怎肯失节于沈洪,腹中一路打稿。」
《國語辭典》:起稿  拼音:qǐ gǎo
草拟底稿。如:「他正在为下周的演讲起稿。」《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当下留在后面楼上,起了一个婚书稿。」也作「起草」。
《漢語大詞典》:秘草(祕草)
暗自打草稿。 明 宋濂 《跋褚士文书四箴后》:“ 实之 号 臞轩 ,读书五行俱下,终身不忘,为文未尝祕草。登 嘉定 十年进士第。”
《漢語大詞典》:着稿(著稿)
亦作“ 著藁 ”。 起草;打草稿。新唐书·韦承庆传:“累迁凤阁舍人,掌天官选。属文敏无留思,虽大詔令,未尝著藁。” 明 杨慎 词品·张安国:“﹝ 张孝祥 ﹞平昔为辞,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