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执笏(執笏)
(1).拿着笏板。古时臣下朝见君王或臣僚相见时,手持玉石、象牙或竹、木的手板为礼。仪礼·士相见礼“上大夫相见以羔” 唐 贾公彦 疏:“常朝及餘会聚皆执笏。”晋书·舆服志:“笏,古者贵贱皆执笏,其有事则搢之於腰带。” 晋 陆机 《祖道毕雍孙刘边仲潘正叔》诗:“执笏 崇贤 内,振缨层城阿。”
(2).称臣。 三国 魏 锺会 《与吴主书》:“执笏之心,载在名策。”
《國語辭典》:搢笏  拼音:jìn hù
把笏板插在腰带上。《新唐书。卷一二六。列传。张九龄》:「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
《漢語大詞典》:穿执(穿執)
谓穿靴执笏。辽史·仪卫志二:“常服: 辽国 谓之穿执。起居礼,臣僚穿执。言穿靴执笏也。”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内引:“内殿引见,则可以少延时刻,亦或赐坐,亦或免穿执也。” 元施惠《幽闺记·奉使临番》:“使臣走马传勅旨,舖陈香案疾穿执,万岁山呼行礼毕。”
分類:执笏
《漢語大詞典》:裹见(裹見)
谓有罪之臣在武士簇拥下穿靴执笏朝见君主。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有罪之人朝见,如与免把见,则仍旧穿执,谓之裹见,唯加武士簇拥也。”
《漢語大詞典》:擎跽曲拳
谓行拜跪之礼。庄子·人间世:“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 成玄英 疏:“擎手跽足,磬折曲躬,俯仰拜伏者,人臣之礼也。”一说,执笏跪拜并鞠躬。 陈鼓应 今注:“‘擎’,执笏;‘跽’,跪拜。‘曲拳’,鞠躬。” 宋 王安石 《杂著·礼论》:“擎跽曲拳,以见其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