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权杖(權杖)  拼音:quán zhàng
象徵某种权力的手杖,多为政治或宗教上所使用。
《國語辭典》:开刀(開刀)  拼音:kāi dāo
1.古代刀杀的刑法。
2.外科医生为病人动手术。如:「他的心脏病需要开刀治疗。」
3.对人采取惩罚的行动。如:「这次业务革新,经理先拿他开刀作警惕。」
《國語辭典》:警车(警車)  拼音:jǐng chē
1.警察车辆的简称,如警备车、巡逻车、侦防车等。
2.专指具有特别颜色涂装、醒目的巡逻用警车。如:「参与国庆的游行队伍由警车前导,绕行市区。」
《漢語大詞典》:训条(訓條)
犹教条。亦指逐项开列、命令下属遵照执行的训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 董仲舒 遵守有德代失德的训条, 眭弘 为这个训条遭杀身之祸,足见他们是忠实于自己的学说的。”
《漢語大詞典》:守逻(守邏)
警卫,巡逻;执行警卫、巡逻任务的人。新唐书·杨行密传:“ 彦 军疲,守逻皆溃去, 行密 入据 扬州 。”元史·郝经传:“驛吏棘垣钥户,昼夜守逻。”
《漢語大詞典》:申停
谓延缓执行。陈书·世祖纪:“﹝ 天嘉 元年﹞十二月乙未,詔曰:‘古者春夏二气,不决重罪……自今孟春讫于夏首,罪人大辟事已款者,宜且申停。’”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及秋冬乃行刑也。”
分類:延缓执行
《國語辭典》:哨兵  拼音:shào bīng
负责军队驻扎地守卫或警戒的兵士。
《漢語大詞典》:死缓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强迫劳动,以观后效”的简称。我国在刑罚制度上的一项创造。属于死刑范畴,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罚。适用于应当判处死刑,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罪犯。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予以减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國語辭典》:主机(主機)  拼音:zhǔ jī
1.编队飞行中,担任率领、指挥机群等任务的飞机。也称为「长机」。
2.成套的动力设备中,担任主要作用的机器。如电脑主机。
3.电视、广播或无线电台,非为备分或备用于发射接收的一具机器,为主要的发射机或接收机。
《国语辞典》:理事长(理事长)  拼音:lǐ shì zhǎng
由常务理事选出,代表理事会执行事务、行使权利的主持人。
《國語辭典》:游击队(游擊隊)  拼音:yóu jí duì
在敌军控制区域内,以打击敌军、破坏交通及军事设施等为目的,而从事反抗活动的非正规部队。
《國語辭典》:站岗(站崗)  拼音:zhàn gǎng
1.站在岗位上,执行守卫、警戒的任务。如:「学校于上学及放学时,都会在校门口或附近街道安排纠察队员站岗,负责维持秩序。」
2.调侃男生到女生宿舍前苦候。如:「你怎么又到女生宿舍前站岗了?」
《國語辭典》:放哨  拼音:fàng shào
站岗或巡逻。如:「营区里,戒备森严,每日都派人站岗放哨。」
《國語辭典》:覆命  拼音:fù mìng
将传达命令的结果再回覆给发令者。如:「你这样迟不作答,叫我如何回去覆命?」
《漢語大詞典》:断屠日(斷屠日)
唐 律停止执行死刑的日子。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唐书五·刑法志:“凡断屠日及正月、五月、九月不行刑。断屠日谓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