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扫 → 埽扫”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除地  拼音:chú dì
扫地。《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唐。司马贞。索隐述赞:「古今盛典,皇王能事。登封报天,降禅除地。」唐。陈鸿《东城老父传》:「昌变姓名,依于佛舍,除地击钟,施力于佛。」
《國語辭典》:扫地(掃地)  拼音:sǎo dì
1.扫除地上的尘土污物。《孔子家语。卷二。致思》:「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西游记》第三六回:「我是这里扫地撞钟打勤劳的道人。里面还有个管家的老师父哩。」
2.比喻摧毁无馀。如:「名誉扫地」、「斯文扫地」。《新唐书。卷一○九。列传。祝钦明》:「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六。神宗熙宁九年》:「平日闻望,一旦扫地,不知安石何苦而为此也。」
《國語辭典》:洒扫(灑掃)  拼音:sǎ sǎo
洒水扫地。《礼记。内则》:「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三国演义》第六○回:「奉兄长将令,为大夫远涉风尘,令关某洒扫驿庭,以待歇宿。」
《漢語大詞典》:埽地
(1).古代郊祀的仪制,于坛下扫地设祭。礼记·礼器:“有以下为贵者,至敬不坛,埽地而祭。” 孔颖达 疏:“初则燔柴於大坛,燔柴讫,於坛下扫地而设祭。此 周 法也。”汉书·郊祀志下:“臣闻郊饗帝之义,埽地而祭。”后以为简易祭祀仪式。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埽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世。’”后汉书·张酺传:“ 显节陵 埽地露祭,欲率天下以俭。”
(2).谓扫除净尽。亦喻完全丧失。汉书·魏豹田儋韩信传赞:“ 秦 灭六国,而上古遗烈埽地尽矣。”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凡掠良家子姓,悉为贱隶,六畜资财,埽地而尽。” 明 焦竑 焦氏笔乘·俗书之误:“至如‘暴’已从‘日’,又加‘日’而为‘曝’;‘然’已从‘火’,又加‘火’而为‘燃’……架屋叠牀,触目皆是,而字学埽地矣。”
《國語辭典》:扫洒(掃灑)  拼音:sǎo sǎ
1.打扫冲洗。《后汉书。卷三九。赵孝传》:「亭长先时闻孝当过,以有长者客,扫洒待之。」
2.以武力平定。唐。杜牧〈郡斋独酌〉诗:「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打听得齐州扫洒法场,要出重囚。」
《漢語大詞典》:风帚
亦作“ 风帚 ”。 指风。大风刮地似持帚扫地,故称。 元 曹泊启 《陪翟沉二文学岁暮登宴嬉台》诗:“风箒谁操执?云衣自翦裁。” 巴金 《还魂草》三:“寒夜骑着风帚呼呼地在外面飞行,连墙壁也冻得发出来低声呻吟。”
《國語辭典》:笤帚  拼音:tiáo zhou
竹制的扫帚。明。程敏政〈寿南山长老性空颂并序〉:「跏趺坐阅人间世,不用寒山竹笤帚。」
《国语辞典》:拥彗先驱(拥彗先驱)  拼音:yǒng huì xiān qū
手持扫帚扫地,为贵宾在前引路。表示对宾客的敬意。《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传》:「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
《国语辞典》:拥彗迎门(拥彗迎门)  拼音:yǒng huì yíng mén
拿著扫帚扫地,在门前迎候贵客。表示对宾客的敬意。
《漢語大詞典》:洒扫应对(灑掃應對)
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理学一:“ 朱氏 之学则主於下学上达,必由洒扫应对而驯至於精义入神。” 明 王廷相 慎言·作圣:“圣人之道,贯彻上下,自洒扫应对,以至均平天下,其事理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