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33,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扬意
必扬
吹扬
道扬
昂扬
扬花
传扬
扬都
扬晖
扬歌
扬班
张扬
帆扬
扬榷
扬金
《漢語大詞典》:扬意(揚意)
(1).表达意志。《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叹《离骚》以扬意兮,犹未殫於《九章》。” 王逸 注:“言己忧愁不解,乃叹唫《离骚》之经,以扬己志。”
(2).启迪情思。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臣幸得以经术为郎,而好读外家传语。窃不逊让,復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於左。可以览观扬意,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
《韵府拾遗 阳韵》:必扬(必扬)
忠经:故君子臣于盛明之时,必扬之盛德,流满天下,传于后代,其忠矣夫!
《漢語大詞典》:吹扬(吹揚)
(1).鼓吹抬举。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凡夫不识妍蚩,为共吹扬,增长妖妄,为彼巧伪之人,虚生华誉。” 宋 苏轼 《上监司谢礼上启》:“勉知策厉之勤,少答吹扬之赐。”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迁擢》:“仰荷吹扬,谬膺新命。”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唐十在》:“摧挫英雄,吹扬佞媚。”
(2).犹飞扬。 宋 曾巩 《仁风厅》诗:“朱絃鼓舞逢千载,白羽吹扬慰一方。”埤雅·释草:“尔雅曰‘苇丑芀’,言其华皆有芀秀,今风輒吹扬如雪,其聚於地如絮也。”
《漢語大詞典》:道扬(道揚)
称扬;宣扬。书·顾命:“曰,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临君 周 邦。” 孔 传:“册命之辞,大君 成王 言,凭玉几所道,称扬终命,所以感动 康王 ,命汝继嗣其道,言任重因以託戒。”艺文类聚卷十二引 汉 苏顺 《和帝诔》:“弥留不豫,道扬末命,劳谦有终,实惟其性。” 唐 张九龄 《荔枝赋》序:“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远不可验,终然永屈,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
《國語辭典》:昂扬(昂揚)  拼音:áng yáng
激昂、奋发。如:「意气昂扬」。
《國語辭典》:扬花(揚花)  拼音:yáng huā
靠风力传粉的作物,在开花时,花粉随风飞扬,称为「扬花」。
《國語辭典》:传扬(傳揚)  拼音:chuán yáng
广泛流传。《三国演义》第一○○回:「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红楼梦》第六四回:「倘或传扬开了,反为不美。」也作「传播」。
《漢語大詞典》:扬都(揚都)
(1). 南北朝 时称 建康 为 扬都 。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在 扬都 值 侯景 杀 简文 而篡位,於 江陵 逢 孝元 覆灭,至此而三为亡国之人。”中华书局版校勘记:“按当时习称 建康 为 扬都 。”
(2).指 扬州 。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七:“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 扬都 。” 宋 徐铉 稽神录·朱拯:“伪 吴 玉山 主簿 朱拯 赴选至 扬都 。”
《漢語大詞典》:扬晖(揚暉)
见“ 扬辉 ”。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四:“萋萋緑林,奋荣扬暉。”
《漢語大詞典》:扬歌(揚歌)
高声歌唱。艺文类聚卷六三引 晋 孙楚 《登楼赋》:“牧竪吟啸於行陌,舟人鼓枻而扬歌。”
《漢語大詞典》:扬班(揚班)
汉 代文学家 扬雄 和 班固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至於 扬 班 之伦, 曹 刘 以下,图状山川,影写云物,莫不纤综比义,以敷其华。”
分類:扬雄班固
《國語辭典》:张扬(張揚)  拼音:zhāng yáng
宣扬、声张。《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陆逊整肃部伍,张扬声势,望襄阳进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你们出去,切不可张扬!若违我言,拿来重责。」
《骈字类编》:帆扬(帆扬)
刘得仁 送友人下第归扬州觐省诗 两断淮山石,帆扬楚树移。
《國語辭典》:扬搉(揚搉)  拼音:yáng què
约略论述、略举大要。《汉书。卷一○○。叙传下》:「扬搉古今,监世盈虚。」《文选。左思。蜀都赋》:「吾子岂亦曾闻蜀都之事欤,请为左右扬搉而陈之。」
《漢語大詞典》:扬金
谓以金箔装饰神佛等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