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33,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掩恶扬善
言扬行举
扬砂昼晦
扬声器
扬水站
扬汤止沸
扬威曜武
扬威耀武
扬武耀威
扬须弭足
扬扬得意
扬扬自得
扬一益二
扬仪
扬长避短
《國語辭典》:掩恶扬善(掩惡揚善)  拼音:yǎn è yáng shàn
隐藏过失,宣扬善行。参见「隐恶扬善」条。《梁书。卷五六。侯景传》:「臣涡阳退衄,非战之罪,实由陛下君臣相与见误。乃还寿春,曾无悔色,祗奉朝廷,掩恶扬善。」宋。苏轼 赵康靖公神道碑:「专务掩恶扬善,以德报怨,出于至诚。」
《國語辭典》:言扬行举(言揚行舉)  拼音:yán yáng xíng jǔ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指求取贤才要以声名和德行为选录标准。《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
《分类字锦》:扬砂昼晦(扬砂昼晦)
汉书高帝纪:项羽自以精兵三万人,从鲁出胡陵,至萧,晨击汉军,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砂石,昼晦,楚军大乱,而汉王得与数十骑遁去。
分类:
《國語辭典》:扬声器(揚聲器)  拼音:yáng shēng qì
音响系统里,利用电能转成声音的装置。其构造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固定位置的永久磁铁,一是和线圈相连的纸制圆锥。当线圈内的电流产生变化时,受磁铁作用的力量也起变化,纸制圆锥跟著振动,因而发出声音。也称为「喇叭」。
《高级汉语词典》:扬水站  拼音:yáng shuǐ zhàn
利用水泵提水灌溉田地的工作场所
《國語辭典》:扬汤止沸(揚湯止沸)  拼音:yáng tāng zhǐ fèi
将锅中的沸水舀起,再倒回去,以止住沸腾。比喻暂时纾解危急的困境。《三国志。卷二一。魏书。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遭乾坤之灵,值时来之运,扬汤止沸使不燋烂。」亦比喻治标而不治本,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漢語大詞典》:扬威曜武(揚威曜武)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魏书·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是故 魏氏 祖宗扬威曜武,驱其畜产,收其部落。”亦作“ 扬武耀威 ”、“ 扬威耀武 ”。《三国演义》第九七回:“臣已有退 诸葛亮 之计。不用 魏 军扬武耀威, 蜀 兵自然走矣。”《西游记》第八八回:“弟兄三个即展神通,都在那半空中,一齐扬威耀武。” 萧殷 《桃子又熟了……》四:“这个人穿着 美 式军服,扬威耀武地吼叫着。”
《國語辭典》:扬威耀武(揚威耀武)  拼音:yáng wēi yào wǔ
誇示威风,炫耀武力。形容得意誇张的样子。《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只因武备久弛,军无纪律,教他杀贼,一个个胆寒心骇,不战自走;及至遇著平民,抢虏财帛子女,一般会扬威耀武。」明。顾大典《青衫记》第一二出:「金镫齐敲,旗悬太白高。扬威耀武,转战敢辞劳?」也作「耀武扬威」。
《漢語大詞典》:扬威曜武(揚威曜武)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魏书·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是故 魏氏 祖宗扬威曜武,驱其畜产,收其部落。”亦作“ 扬武耀威 ”、“ 扬威耀武 ”。《三国演义》第九七回:“臣已有退 诸葛亮 之计。不用 魏 军扬武耀威, 蜀 兵自然走矣。”《西游记》第八八回:“弟兄三个即展神通,都在那半空中,一齐扬威耀武。” 萧殷 《桃子又熟了……》四:“这个人穿着 美 式军服,扬威耀武地吼叫着。”
《漢語大詞典》:扬武耀威(揚武耀威)
见“ 扬威曜武 ”。
《漢語大詞典》:扬威曜武(揚威曜武)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魏书·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是故 魏氏 祖宗扬威曜武,驱其畜产,收其部落。”亦作“ 扬武耀威 ”、“ 扬威耀武 ”。《三国演义》第九七回:“臣已有退 诸葛亮 之计。不用 魏 军扬武耀威, 蜀 兵自然走矣。”《西游记》第八八回:“弟兄三个即展神通,都在那半空中,一齐扬威耀武。” 萧殷 《桃子又熟了……》四:“这个人穿着 美 式军服,扬威耀武地吼叫着。”
《分类字锦》:扬须弭足(扬须弭足)
王安石 信都公家白兔诗 扬须弭足桂树间,桂花如霜乱后前。
分类:
《國語辭典》:扬扬得意(揚揚得意)  拼音:yáng yáng dé yì
十分得意的样子。《醒世恒言。卷二四。隋炀帝逸游召谴》:「独素残忍深刻,扬扬得意,以为『太子由我得立。』威权震天下。」《文明小史》第三九回:「有天扬扬得意的又踱到他家里去,被潘书办骗到后房里捆打了一顿。」也作「得意扬扬」、「得意洋洋」、「洋洋得意」。
分類:分得得意
《國語辭典》:扬扬自得(揚揚自得)  拼音:yáng yáng zì dé
十分得意的样子。《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段凝出入公卿间,扬扬自得,了无惭色。」
《漢語大詞典》:扬一益二(揚一益二)
唐 时谓天下之盛, 扬州 第一而 益州 次之。 益州 ,在 蜀 地。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唐扬州之盛:“ 唐 世盐铁转运使在 扬州 ,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 扬 一 益 二’,谓天下之盛, 扬 为一而 蜀 次之也。”
《韵府拾遗 支韵》:扬仪(扬仪)
汤显祖疗鹤赋:趾象虬而振步,形亚凤而扬仪。
《國語辭典》:扬长避短(揚長避短)  拼音:yáng cháng bì duǎn
发扬优点长处,回避缺点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