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33,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赞扬
奋扬
扬善
扬庭
扬马
扬光
游扬
称扬
簸扬
扬镳
扬州鹤
远扬
奉扬
言扬
扬鬐
《國語辭典》:赞扬(讚揚)  拼音:zàn yáng
赞美、称扬。《文选。曹丕。与钟大理书》:「谨奉赋一篇,以赞扬丽质。」《儒林外史》第四○回:「这边有几位大名,素昔最喜赞扬忠孝的。」
《漢語大詞典》:奋扬(奮揚)
(1).有力地显扬。《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汉书·匈奴传下》:“时鲜有所获,徒奋扬威武,明 汉 兵若雷风耳。”
(2).奋发激扬。魏书·李崇传:“ 崇 辞於 显武殿 ,戎服武饰,志气奋扬。”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夫弹劾积威之后,虽庸人亦可以奋扬;风采消委之餘,虽豪杰有不能振起。” 明 陆采 《怀香记·定策征吴》:“鼓舞戎行,非奋扬无以报德。”清史稿·杨吉砮传:“愿敌尽垂首,我军奋扬,人不遗鞕,马无颠躓,惟天其助我!”
(3).形容高耸挺拔。 汉 王粲 《柳赋》:“枝扶疏而覃布,茎森梢以奋扬。”
《漢語大詞典》:扬善(揚善)
宣扬好人好事。《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礼记·中庸》:“ 舜 好问,而好察邇言,隐恶而扬善。”
《韵府拾遗 青韵》:扬庭(扬庭)
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窃不揆于庸识,辄轻儗于扬庭。
《漢語大詞典》:扬马(揚馬)
汉 代文学家 扬雄 和 司马相如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 陈思 称 扬 马 之作,趣幽旨深。” 唐 李端 《赠何兆》诗:“文章似 扬 马 ,风骨又清羸。” 明 张居正 《范比部鲁工部洪山人夜过得龙字》诗:“海南文章几 扬 马 ,天涯笑语自人龙。”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三:“职方郎中 孙樵 ,有 扬 马 之文;前进士 司空图 ,有 巢 许 之风。”
《漢語大詞典》:扬光(揚光)
发出光辉。《淮南子·本经训》:“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而发辉也。” 唐 贾岛 《辩士》诗:“善哉君子人,扬光掩瑕玼。”
《國語辭典》:游扬(游揚)  拼音:yóu yáng
称扬美名,使名声远播。《史记。卷一○○。季布传》:「仆游扬足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聊斋志异。卷一。叶生》:「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
分類:宣扬传扬
《國語辭典》:称扬(稱揚)  拼音:chēng yáng
称赞褒扬。《礼记。祭统》:「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红楼梦》第六八回:「又见周瑞等媳妇在旁边称扬凤姐素日许多善政,只是吃亏心太痴了,惹人怨。」
《國語辭典》:簸扬(簸揚)  拼音:bǒ yáng
用箕使米起落,以除去糠秕。《诗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漢語大詞典》:扬镳(揚鑣)
(1).提起马嚼子。谓驱马。文选·傅毅〈舞赋〉:“龙驤横举,扬鑣飞沫。” 李善 注:“鑣,马勒旁铁。” 三国 魏 嵇康 《杂诗》:“龙驥翼翼,扬鑣踟蹰。” 宋 王禹偁 《仲咸见子一百六十韵诗相赠因以四韵答之》:“扬鑣正突 渔阳 骑,避箭甘回 赤壁 船。” 清 刘大櫆 《祭张闲中文》:“约异日之归来,当扬鑣而并轡。”
(2).喻显扬才华。 明 陆采 《怀香记·绣阁怀香》:“扬鑣艺圃任纵横,早向名场驰骋。”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且学扬鑣艺圃,争奈兰省无由踊跃。”
《國語辭典》:扬州鹤(揚州鶴)  拼音:yáng zhōu hè
曾有客各言其志,一人想作扬州刺史,一人想增多财富,一人则想骑鹤上天。另一人说他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想兼三人所欲。典出《殷芸小说。卷六。吴蜀人》。后比喻欲望很多的人或如意顺心的事。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宋。辛弃疾满江红。天上飞琼〉词:「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分類:如意
《漢語大詞典》:远扬(遠揚)
(1).向上扬起的枝条。《诗·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朱熹 集传:“远扬,远枝扬起者也。” 唐 王维 《春中田园作》诗:“持斧伐远扬,荷锄覘泉脉。”
(2).远走;逃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此风一播,一般在前 清 作官者,均已远扬。”
(3).传播到远处。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 司马先生 问他,前几天我们家中有琴音远扬,是谁人弹的?”
《漢語大詞典》:奉扬(奉揚)
颂扬;宣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重耳 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 宋 司马光 《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除三司使制》:“岂朕所以嫗煦抚循之未至,将有司奉扬宣佈之未称与?何其设心之勤而收效之寡也。” 明 宋濂 《给事中安统除兵部尚书诰》:“非有奋厉之才,练达之知,不足以奉扬威武,毘赞机密者矣。”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十二章:“义军龚行天讨,奉扬大汉威灵。”
分類:颂扬宣扬
《漢語大詞典》:言扬(言揚)
举荐。 宋 林逋 《送史宫赞兰溪解印归阙》诗:“东南出宰才居最,畴为言扬向玉阶?”参见“ 言扬行举 ”。
分類:举荐
《國語辭典》:言扬行举(言揚行舉)  拼音:yán yáng xíng jǔ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指求取贤才要以声名和德行为选录标准。《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
《韵府拾遗 支韵》:扬鬐(扬鬐)
郭璞江赋:扬鬐掉尾,喷浪飞涎。张耒怀知赋:临江湖以浮舟,蛟龙郁其扬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