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据涵芬楼本《说郛》卷三四《豪异秘纂》,王承旨即王仁裕。《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出《鉴诫录》卷五,又见《豪异秘纂》。《全唐诗》作花蕊夫人诗。参见王仁裕。
《國語辭典》:承旨  拼音:chéng zhǐ
承接圣旨。《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许敬宗、李义府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复闻机务矣。」明。陈与郊《昭君出塞》第一折:「守宫的,快请你王娘娘承旨!」
《國語辭典》:望风承旨(望風承旨)  拼音:wàng fēng chéng zhǐ
察言观色以迎合对方的意旨。《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由是朝臣震慑,望风承旨。」《晋书。卷三三。石苞传》:「骏戚属尊重,权要赫奕。内外有司,望风承旨。」也作「望风希指」。
《國語辭典》:望风希指(望風希指)  拼音:wàng fēng xī zhǐ
察言观色,企图迎合对方的意旨。形容谄媚阿谀的行为。《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也作「望风承旨」。
《國語辭典》:先意承旨  拼音:xiān yì chéng zhǐ
善于揣度心意,奉承他人。参见「先意承志」条。《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夫先意承旨以求容美,率皆天下浅薄无行义者,其意务在于适人主之心而已,非欲治天下安百姓也。」
《國語辭典》:先意承志  拼音:xiān yì chéng zhì
不等父母表明意愿,就能事先顺应他的心意去做。语出《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后泛指能揣测他人心意而加以迎合。也作「先意承旨」。
《国语辞典》:迎意承旨  拼音:yíng yì chéng zhǐ
能迎合奉承他人的心意。《新五代史。卷一四。唐太祖家人传。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刘氏多智,善迎意承旨,其他嫔御莫得进见。」
《漢語大詞典》:殿直
皇帝的侍从官。 五代 时名殿前承旨, 后晋 改称殿直。 宋 熙宁 以前指左右两班小使臣寄禄官。 宋 岳珂 《宫词》之四:“里头殿直催排立,等候君王出木围。”
《國語辭典》:鳌头(鼇頭)  拼音:áo tóu
科举时代,进士中状元后,立于陛阶中的浮雕巨鳌头上迎榜,故称状元为「鳌头」。
《漢語大詞典》:录黄
宋 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宋史·职官志一:“﹝中书省﹞承制画旨以授门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留其所得旨为底;大事奏禀得旨者为‘画黄’,小事拟进得旨者为‘録黄’。”《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中书省、枢密院面奉宣旨,别以黄纸书,中书令、侍郎、舍人宣奉行讫,録送门下省为画黄。受批降若覆请得旨及入状得画事,别以黄纸亦书宣奉行讫,録送门下省为録黄。” 宋 苏辙 《论软堰申三省状》:“窃见中书省録黄北流软堰事……候下手日,先将检计到功料奏取指挥。”
《漢語大詞典》:敕局
宋 时内廷承旨撰制法律条例的机构。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九:“ 政和 末, 李彦章 为御史,言士大夫多作诗,有害经术,自 陶渊明 至 李 杜 皆遭詆斥,詔送敕局立法。”
《漢語大詞典》:录白
宋 时枢密院承旨起草的文件。 宋 司马光 《乞合两省为一札子》:“又本置门下,欲以封駮,中书省録黄,枢密院録白,恐有未当。”
《漢語大詞典》:将承(將承)
奉命承旨。 清 唐甄 潜书·鲜君:“穷而在下,亦不过为田市之匹夫;达而在位,亦不过为将承之庸吏。”
分類:奉命承旨
《國語辭典》:院长(院長)  拼音:yuàn zhǎng
1.唐代御史拾遗的别称。
2.各公私机构或学校,以院为名者,其最高长官称为「院长」。如:「行政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3.宋时的低阶军官,司缉捕之事。《水浒传》第三八回:「湖南一路,节级都称呼做院长。」
《漢語大詞典》:林牙
(1). 辽 官名。 辽 置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设有北面都林牙、北面林牙承旨、北面林牙、左林牙、右林牙等职。 宋 黄庭坚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之六:“虏庭数遣林牙使, 羌 种来窥雁塞耕。” 清 吴锡麒 《新水令·喜洪稚存自塞外归》套曲:“直压得小林牙意气低,越显出大都护威风陡。”参阅辽史·百官志一
(2).指 西辽 或 西辽王 。 宋 李纲 《论不可遣罢防秋人兵札子》:“探报有 林牙 、 高丽 之师, 金 人牵制。” 元 耶律楚材 《赠辽西李郡王》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 林牙 。”
《漢語大詞典》:补鳌(補鼇)
补入翰苑。 唐 宋 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镌有巨鳌的殿陛石正中,故称。 宋 岳珂 桯史·刘观堂读赦诗:“后二年,和议成, 秦檜 惧当制者之不能説虏也,以孽子 熺 及其党 程克俊 补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