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打铁趁热(打鐵趁熱)  拼音:dǎ tiě chèn rè
打造铁器必须加热镕烧。比喻做事必须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如:「要做这事,何不打铁趁热。」
《漢語大詞典》:乘热打铁(乘熱打鐵)
比喻做事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老舍 《四世同堂》十九:“他觉得老大实在有可爱的地方;于是,他决定乘热打铁,把话都说净。”
《國語辭典》:抢种(搶種)  拼音:qiǎng zhòng
抓紧时机,在最短的时间内播种。如:「台风一过,农民即抢种二期稻作。」
《漢語大詞典》:十寒一暴
冻十天,晒一天。比喻做事时而抓紧,时而懈怠,进展不快。 金 元好问 《戏题新居二十韵》:“就中此宅尤费手,官给工材半佣顾。十寒一暴半载强,纔得安牀置鐺釜。”参见“ 一暴十寒 ”。
《國語辭典》:一暴十寒  拼音:yī pù shí hán
语本《孟子。告子上》:「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比喻人做事缺乏恒心,时常中断。如:「他无心于课业,念一天,玩十天,一暴十寒如何能把书念得好?」
《國語辭典》:时不再来(時不再來)  拼音:shí bù zài lái
时机一错过,不会再来。比喻要把握时机,果断行事。《国语。越语下》:「臣闻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水浒后传》第七回:「事机一失,时不再来。」
《國語辭典》:时不我待(時不我待)  拼音:shí bù wǒ dài
时间或机会不会等待我们。比喻要善于把握时间或机会。如:「时不我待,怎么能够不抓紧时间,好好努力用功呢?」
《國語辭典》:事不宜迟(事不宜遲)  拼音:shì bù yí chí
事情急迫须立刻处理,不应拖延。《三国演义》第六○回:「此非统之谋;是法孝直得张松密书,言事不宜迟,只在早晚当图之。」《文明小史》第三三回:「事不宜迟,明天就把这桩公事发出去罢。」
《漢語大詞典》:日不我与(日不我與)
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面有过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國語辭典》:见缝插针(見縫插針)  拼音:jiàn fèng chā zhēn
看到一点缝隙,就顺便插进一根针。比喻善于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时机。如:「那个人喜欢在同事间见缝插针,挑拨是非,大家都讨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