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降使
肩负投降之命的使者。《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元年》:“ 晧 惧,乃图降首。降使适去,左右劫夺财物,略取妻妾,放火烧宫。”
《漢語大詞典》:约降(約降)
约请投降。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章邯 遂击破杀 周巿 等军,围 临济 。 咎 为其民约降。约定, 咎 自烧杀。”汉书·高帝纪上:“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 颜师古 注:“共为要约,许其降也。”
分類:约请投降
《國語辭典》:贰臣(貳臣)  拼音:èr chén
曾仕旧朝后又出任新朝官职的臣子。
《国语辞典》:越战(越战)  拼音:yuè zhàn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会趁日本投降的机会,趁机建立政权。但是另一方面,原殖民国法国为重新统治越南,于西元一九四六年起和越共爆发战争。在法国战败的情况下,一九五四年法、越签订停战协定,在日内瓦会议决定沿北纬十七度划越南为南、北两部,北越由共产党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简称北越)统治;南越则于一九五五年由吴廷琰成立越南共和国(简称南越)。分治的局面并不稳定,北越不断派遣军事人员南下进行煽动与武装颠覆。一九六○年南越共产势力组成「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整合南方各种反抗力量,从事游击战。美国为防止共产主义散播,持续扩大军事介入,高峰时期有超过五十万美军在越南作战,虽损失惨重却始终无法得胜,国内反战情绪因而高涨。一九七三年各方在巴黎签署停战协约,美军从南越撤出,由南越军队承担作战任务。一九七五年四月三十日,南越政府投降,南、北越复归统一。
《國語辭典》:青旌  拼音:qīng jīng
画有青雀的旌旗。《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
《漢語大詞典》:青雀旌
画着青雀的军旗。亦省称“ 青旌 ”。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载青旌” 唐 孔颖达 疏:“青旌者,青雀旌,谓旌旗。军行若前值水,则画为青雀旌旗幡,上举示之。所以然者,青雀是水鸟,军士望见则咸知前必值水而各防也。”
分類:青雀军旗
《漢語大詞典》:降文
投降的表文。三国志·吴志·吴综传:“时 魏 降人或云 魏 都督 河 北振威将军 吴质 ,颇见猜疑, 综 乃伪为 质 作降文三条。”
分類:投降表文
《漢語大詞典》:还降(還降)
归顺投降。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十万之师,土崩鱼烂, 张鲁 逋窜,走入 巴中 。怀恩悔过,委质还降。”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 文钦 、 唐咨 ,为国大害,叛主讎贼,还为戎首。 咨 困偪禽获, 钦 二子还降,皆将军封侯。”
分類:归顺投降
《漢語大詞典》:降首
(1).降服,投降。后汉书·西域传序:“虽有降首,曾莫惩革,自此浸以疏慢矣。” 李贤 注:“首,犹服也。”《魏书·崔亮传》:“若畏威降首者,自加蠲宥,以仁为本,任之雅算。”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元年:“ 晧 惧,乃图降首。”
(2).投降的首领。犹降将。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蜀 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餘营, 逊 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临陈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
《漢語大詞典》:胁降(脅降)
迫使降服;被迫投降。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城陷,贼以刃胁降 廵 , 廵 不屈。” 宋 李纲 《申省措置酌情处断招降盗贼状》:“及与官军已入贼巢,逃避无所,乃始祈哀乞降,保全性命,出於事不获已,此胁降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匈奴 用迫害、诱惑等方法,要 苏武 投降, 苏武 早拼一死,坚持不屈,击败了 匈奴 胁降的诡谋。”
《漢語大詞典》:降俘
投降的俘虏。新唐书·突厥传上:“ 突厥 扰中国久,今天丧之,非慕义自归,请悉籍降俘,内 兗 豫 闲处,使习耕织,百万之虏,可化为 齐 人,是中国有加户,而漠北遂空也。”
分類:投降俘虏
《國語辭典》:诈降(詐降)  拼音:zhà xiáng
假装投降。《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若破干,须用诈降计方可。」《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要保这地方无事,都设计诈降。」
分類:假装投降
《国语辞典》:劝降(劝降)  拼音:quàn xiáng
规劝敌人,使之投降。如:「他利用心战喊话的方式劝降敌军。」
《國語辭典》:右倾(右傾)  拼音:yòu qīng
指称他人的思想、行为倾向右派。
《國語辭典》:诱降(誘降)  拼音:yòu xiáng
引诱敌人投降。如:「守城将领坚拒敌方诱降,依然固守阵地。」
《漢語大詞典》:白帜(白幟)
(1).战败者表示投降的白旗。新五代史·闽世家·王鏻:“ 仁达 伏甲舟中,伪立白帜请降, 继雄 信之,登舟,伏兵发,刺杀之。”
(2).泛指白色的军旗。宋史·王珪传:“敌围之数重,復驰入,有驍将持白帜植枪以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