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6,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头角折
相如折秦
心折
一语折冲遐裔
张堪折辕
折冲千里
折简招
折麻
折疏麻
折随何
折足铛
词典
曲折
折冲
折腰
九折
典故
头角折

相关人物
刘奭(汉元帝)


《汉书》卷六十七《朱云传》
有荐云者,召入,摄齐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繇是为博士。

例句

我虽在金台,头角长垂折。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典故
相如折秦

相关人物
蔺相如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2440~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彊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例句

相如章华巅,猛气折秦嬴。 李白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典故

《昭明文选》卷十六〈赋辛·哀伤·别赋〉~756~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唐·李善注:「亦互文也。」
典故
一语折冲遐裔

相关人物
司马子罕
 
晏婴


《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晋欲攻齐使人往观晏子以礼侍而折其谋〉~325~
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焉。景公觞之,饮酒酣,范昭曰:「请君之弃樽。」公曰:「酌寡人之樽,进之于客。」范昭已饮,晏子曰:「彻樽,更之。」樽觯具矣,范昭佯醉,不说而起舞,谓太师曰:「能为我调成周之乐乎?吾为子舞之。」太师曰:「冥臣不习。」范昭趋而出。景公谓晏子曰:「晋,大国也,使人来将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为人也,非陋而不知礼也,且欲试吾君臣,故绝之也。」景公谓太师曰:「子何以不为客调成周之乐乎?」太师对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调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范昭归以报平公曰:「齐未可伐也。臣欲试其君,而晏子识之;臣欲犯其礼,而太师知之。」仲尼闻之曰:「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而太师其与焉。」
典故
张堪折辕

相关人物
张堪


《后汉书》卷三十一《张堪传》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馀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馀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捡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在郡二年,徵拜骑都尉,后领票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馀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捲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

例句

张堪折辕,周镇漏船。 李瀚 蒙求

典故
折冲千里


《吕氏春秋·览部》卷二十〈恃君览·召类〉~36~
士尹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觞之。南家之墙,犨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径其宫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弗徙也。西家高,吾宫庳,潦之经吾宫也利,故弗禁也。』士尹池归荆,荆王适兴兵而攻宋,士尹池谏于荆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能得民,仁者能用人。荆国攻之,其无功而为天下笑乎!』故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脩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宋在三大万乘之间。子罕之时,无所相侵,边境四益,相平公、元公、景公以终其身,其唯仁且节与?故仁节之为功大矣。故明堂茅茨蒿柱,土阶三等,以见节俭。
典故
折简招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王淩传·令狐愚〉~758~
是时,淩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屯平阿。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淩就迁为司空。司马宣王既诛曹爽,进淩为太尉,假节钺。淩、愚密协计,谓齐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彪都许昌。嘉平元年九月,愚遣将张式至白马,与彪相问往来。淩又遣舍人劳精诣洛阳,语子广。广言:「废立大事,勿为祸先。」其十一月,愚复遣式诣彪,未还,会愚病死。二年,荧惑守南斗,淩谓:「斗中有星,当有暴贵者。」三年春,吴贼塞涂水。淩欲因此发,大严诸军,表求讨贼;诏报不听。淩阴谋滋甚,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太傅司马宣王。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淩,先下赦赦淩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淩,大军掩至百尺逼淩。淩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军到丘头,淩面缚水次。宣王承诏遣主簿解缚反服,见淩,慰劳之,还印绶、节钺,遣步骑六百人送还京都。淩至项,饮药死。宣王遂至寿春。张式等皆自首,乃穷治其事。彪赐死,诸相连者悉夷三族。朝议咸以为春秋之义,齐崔杼、郑归生皆加追戮,陈尸斲棺,载在方策。淩、愚罪宜如旧典。乃发淩、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亲土埋之。进弘、华爵为乡侯。广有志尚学行,死时年四十馀。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载淩与太傅书曰:「卒闻神军密发,巳在百尺,虽知命穷尽,迟于相见,身首分离,不以为恨,前后遣使,有书未得还报,企踵西望,无物以譬。昨遣书之后,便乘船来相迎宿丘头,旦发于浦口,奉被露布赦书,又得二十三日况,累纸诲示,闻命惊愕,五内失守,不知何地可以自处?仆久忝朝恩,历试无效,统御戎马,董齐东夏,事有阙废,中心犯义,罪在三百,妻子同县,无所祷矣。不图圣恩天覆地载,横蒙视息,复睹日月。亡甥令狐愚携惑群小之言,仆即时呵抑,使不得竟其语。既人已知,神明所鉴,夫非事无阴,卒至发露,知此枭夷之罪也。生我者父母,活我者子也。」又重曰:「身陷刑罪,谬蒙赦宥。今遣掾送印绶,顷至,当如诏书自缚归命。虽足下私之,官法有分。」及到,如书。太傅使人解其缚。淩既蒙赦,加怙旧好,不复自疑,径乘小船自趣太傅。太傅使人逆止之,住船淮中,相去十馀丈。淩知见外,乃遥谓太傅曰:「卿直以折简召我,我当敢不至邪?而乃引军来乎!」太傅曰:「以卿非肯逐折简者故也。」
典故

《楚辞·九歌,大司命》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例句

折麻定延伫,乘月期招寻。 钱起 游辋川至南山寄谷口王十六

典故
折疏麻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大司命〉~68~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踰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斋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典故
折随何

相关人物
随何


《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列传·黥布〉~886~
项籍死,上置酒对众折随何曰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哉!」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曰:「不能。」随何曰:「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淮南,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数万,骑五千也。然陛下谓何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上曰:「吾方图子之功。」乃以随何为护军中尉。布遂剖符为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焉。
典故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444~2~
只如野逸高士,尚解枕石漱流弃其利禄,亦有安国理民之谋徵而不赴。况我禅宗途路且别,看他古德道人得意之后,茆茨石室向折脚铛子里,煮饭吃过三十二十年,名利不干怀,财宝不为念,大忘人世隐迹岩丛。君王命而不来,诸侯请而不赴。
《國語辭典》:曲折  拼音:qū zhé
1.弯曲回转。如:「登山队沿著曲折的小径攀上顶峰。」《老残游记》第一回:「又都带了千里镜,携了毯子,由后面扶梯曲折上去。」《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2.事物的隐情。如:「此事内情颇有曲折。」《老残游记》第三回:「至于其中曲折,亦非倾盖之间所能尽的,容慢慢的做个说帖呈览,何如?」
3.挫折、波折。如:「他曲折坎坷的一生,令人同情。」
《國語辭典》:折冲(折衝)  拼音:zhé chōng
打退敌人攻城的战车。指拒敌取胜。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后多用在国际间的外交谈判。
《國語辭典》:折腰  拼音:zhé yāo
1.弯腰行礼。如:「折腰拜谢」。也作「折要」。
2.弯腰下拜。比喻屈辱自己、奉承他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作「折要」。
《國語辭典》:折腰步  拼音:zhé yāo bù
弱不禁风,婀娜多姿的步伐。《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
《骈字类编》:九折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二首 其一 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
唐 卢照邻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
唐 李白 蜀道难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唐 温庭筠 锦城曲 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
宋 陆游 世事 山林已结三生愿,朝市谁非九折途。
宋 楼钥 赵资政园梅篆 九折坂中经蜀险,八盘岭上趁朝忙。
《國語辭典》:心折  拼音:xīn zhé
1.衷心佩服。《明史。卷二八七。文苑列传三。茅坤列传》:「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顺之。」
2.心惊。南朝梁。江淹〈别赋〉:「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
《漢語大詞典》:折麻
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后以“折麻”喻离别思念之情。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唐 钱起 《游辋川至南山寄谷口王十六》诗:“折麻定延佇,乘月期招寻。”
分類:离别思念
《漢語大詞典》:折足铛(折足鐺)
见“ 折足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