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01
词典
5
分类词汇
96
共96,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6
7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盗贼
打门
剽掠
剽劫
劫夺
虏掠
劫盗
明火
掳掠
坐草
搜山
镇遏
掠夺
盗赃
肆掠
《國語辭典》:
盗贼(盜賊)
拼音:
dào zéi
强盗窃贼。《周礼。天官。小宰》:「刑职以诘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像这盗贼横行,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
分類:
盗贼
劫夺
抢劫
反叛
外族
偷窃
入侵
财物
贬称
行为
今
强取
《漢語大詞典》:
打门(打門)
(1).叩门;敲门。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 周公 。” 宋
苏轼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
诗之二:“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赵树理
《小经理》
:“有人在外面打门,开门跑进个女人来,是他老婆。”
(2).用暴力撞击他人的门。
《西游记》
九二回:“ 沙僧 道:‘闭门不喧譁,想是暗弄我师父,我们动手哪!’ 行者 道:‘説得是,快早打门。’”
(3).指上门抢劫。 沙汀
《丁跛公》
:“他起初路劫,后来抢多了就打门。”
分類:
叩门
上门
暴力
抢劫
敲门
撞击
他人
《國語辭典》:
剽掠
拼音:
piào lüè
抢劫掠夺。《旧唐书。卷一一七。严震传》:「自安史之后,多为山贼剽掠,户口流散大半。」《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克用乃纵沙陀剽掠,城中惊骇。」
分類:
抢劫
抄袭
击杀
抄袭窃取
劫掠
掠夺
窃取
《國語辭典》:
剽劫
拼音:
piào jié
强夺掠取。《汉书。卷七六。王尊传》:「往者南山盗贼阻山横行,剽劫良民,杀奉法吏,道路不通,城门至以警戒。」
分類:
抢劫
《國語辭典》:
劫夺(劫奪)
拼音:
jié duó
抢夺财物。《史记。卷一二七。褚少孙补。日者传》:「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
分類:
劫夺
抢劫
夺取
《漢語大詞典》:
虏掠(虜掠)
抢劫,掠夺。
《
后汉书·冯异传
》
:“今 更始 诸将纵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
《
晋书·孙恩传
》
:“虏掠财货,相率聚於 会稽 。”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 万福 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获致其家。” 冯德英
《苦菜花》
第三章:“鬼子来了,到处杀人放火,奸淫虏掠,祖国遍地一片焦土。”
分類:
虏掠
抢劫
掠夺
《國語辭典》:
劫盗(劫盜)
拼音:
jié dào
1.抢劫偷盗。《南史。卷一八。赵伦之传》:「为政苛暴,吏人畏惧如与虎狼居,而劫盗远迸,无敢入境。」
2.强盗。《宋书。卷八三。黄回传》:「回拳捷果劲,勇力兼人,在江西与诸楚子相结,屡为劫盗。」
分類:
强盗
从事
抢劫
《國語辭典》:
明火
拼音:
míng huǒ
1.古代祭祀或占卜时,以凸透镜映日聚光点燃的火。《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
2.明亮的火。《荀子。致仕》:「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分類:
明火
明亮
公开
占卜
火光
抢劫
祭祀
用铜
铜镜
映日
点燃
《國語辭典》:
明火执仗(明火執仗)
拼音:
míng huǒ zhí zhàng
明火,点著明亮的火把。执仗,拿著武器。明火执仗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的做坏事。明。无名氏《临潼斗宝。楔子》:「我是首将来皮豹,善晓六韬知三略,明火持杖打劫人,随著展雄做强盗。」《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营官著急道:『并非明火执杖,怎算是盗?』」也作「明火持杖」。
分類:
着火
火把
武器
公开
抢劫
肆无忌惮
坏事
《國語辭典》:
掳掠(擄掠)
拼音:
lǔ lüè
强行抢夺财物或人口。《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
分類:
掳掠
俘虏
人口
抢劫
劫财
财物
《國語辭典》:
坐草
拼音:
zuò cǎo
妇人即将生产或产后坐月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母亲生小妹,方在坐草之际。」也称为「坐蓐」。
分類:
妇女
临产
草莽
分娩
伺机
抢劫
《漢語大詞典》:
搜山
(1).进入山中搜索。 唐
韩偓
《边上看猎赠元戎》
诗:“搜山闪闪旗头远,出树斑斑豹尾长。” 魏巍
《朝鲜人》
:“我怕敌人天亮搜山,想先侦察一下敌人的动静。”
(2).谓盗匪在山中寻求抢劫对象。 明
冯惟敏
《醉太平·李中麓醉归堂夜话》
曲:“搜山的正撞个精光棍,巡栏的也有个低时运。”
分類:
进入
入山
盗匪
山中
搜索
寻求
抢劫
《漢語大詞典》:
镇遏(鎮遏)
(1).平定;制止。
《
宋书·刘锺传
》
:“ 冶亭 羣盗数百夜袭 钟 垒,距击破之。时大军外讨,京邑扰惧, 钟 以不能镇遏,降号龙威将军。” 唐
颜真卿
《蒲州刺史谢上表》
:“将以镇遏艰虞,导扬德泽,拜命之日,以荣为忧。” 宋
欧阳修
《乞出第二札子》
:“不能建明大义,镇遏羣言。”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
:“其大要在镇遏戎狄,使声息相近,动不得逞。”
(2).谓押运护送,防止抢劫。
《
元史·兵志二
》
:“﹝ 延祐 元年﹞枢密院官奏:‘中书省言, 江 浙 春运粮八十三万六千二百六十石,取日开洋,前来 直沽 ,请预差军人镇遏。’詔依年例,调军一千名,命右卫副都指挥使 伯颜 往镇遏之。”
分類:
平定
押运
制止
护送
防止
抢劫
《國語辭典》:
掠夺(掠奪)
拼音:
lüè duó
抢夺、夺取。《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或绝命于箠楚之下,或自贼于迫切之求。又掠夺百姓,皆托之尊府。」
分類:
掠夺
抢劫
强取
《漢語大詞典》:
盗赃(盜贓)
亦作“ 盗臧 ”。
(1).抢劫或偷窃财物。 汉 王符
《
潜夫论·断讼
》
:“ 高祖 制三章之约, 孝文 除克肤之刑,是故自非杀伤盗臧,文罪之法轻重无常,各随时宜,要取足用,劝善消恶而已。”
《
晋书·刑法志
》
:“贼燔人庐舍积聚,盗赃五匹以上弃市。”
(2).指抢劫或偷窃得来的财物。
《汉书·高帝纪上》
“伤人及盗抵罪”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
《
宋史·食货志下一
》
:“索盗赃则不偿失主,检财产则不及卑幼。” 清 秦鑅
《归州纪事诗》
:“釵环在首身衣裳,徵媒过聘皆盗赃。”
分類:
抢劫
偷窃
财物
得来
《國語辭典》:
肆掠
拼音:
sì lüè
1.古代暴尸示众和鞭箠扑打的酷刑。《礼记。月令》:「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汉。郑玄。注:「肆,谓死刑暴尸也。周礼曰:『肆之三日。』掠,谓捶治人。」
2.肆行抢劫掠夺。《新唐书。卷一六五。列传。郑馀庆》:「再拜去,然阴纵其下肆掠,以撼人心。」
分類:
鞭挞
大肆
抢劫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