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护身(护身)  拼音:hù shēn
保护身体。《三国演义》第九○回:「更有藤甲护身,急切难伤。」《西游记》第七回:「万岁,这大圣不知是何处学得这护身之法。臣等用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
《國語辭典》:护身符(護身符)  拼音:hù shēn fú
1.道士或巫师所画的似字非字的图形,或念过咒的物品,据说佩带在身上,可以避邪消灾、保护生命。也称为「护符」。
2.比喻保护自己,使自己避免困难或被惩罚的人或物。《红楼梦》第七九回:「日日忙乱著,薛蟠娶过亲,自为得了护身符,自己身上分去责任,到底比这样安宁些。」《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我同了玉格带上戴勤随缘儿,再带上十三妹那张弹弓,岂不是绝好的一道护身符么?」也称为「护符」。
《漢語大詞典》:护身咒(護身咒)
用以护身辟邪的咒语。亦指护身符。 唐 王建 《隐者居》诗:“朱书护身咒,水噀断邪刀。”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六:“ 王灵仙 向屋子的四角扬起了打鬼沙,高举左手,伸出食指和中指掐成箭诀,口里念起护身咒。”参见“ 护身符 ”。
《國語辭典》:护身符(護身符)  拼音:hù shēn fú
1.道士或巫师所画的似字非字的图形,或念过咒的物品,据说佩带在身上,可以避邪消灾、保护生命。也称为「护符」。
2.比喻保护自己,使自己避免困难或被惩罚的人或物。《红楼梦》第七九回:「日日忙乱著,薛蟠娶过亲,自为得了护身符,自己身上分去责任,到底比这样安宁些。」《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我同了玉格带上戴勤随缘儿,再带上十三妹那张弹弓,岂不是绝好的一道护身符么?」也称为「护符」。
《国语辞典》:护身物(护身物)  拼音:hù shēn wù
可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物件。如:「出国旅行时,护照是护身物,要随身携带。」
《漢語大詞典》:护身佛(護身佛)
带在身上用以辟邪护身的佛像。红楼梦第七八回:“説着,又向怀中取出一个旃檀香小护身佛来。” 清 焦应旂 《西藏志·衣冠》:“又带一银盒,名曰阿务,内装护身佛、子母药之类。”
《漢語大詞典》:护身符子(護身符子)
见“ 护身符 ”。
《國語辭典》:护身符(護身符)  拼音:hù shēn fú
1.道士或巫师所画的似字非字的图形,或念过咒的物品,据说佩带在身上,可以避邪消灾、保护生命。也称为「护符」。
2.比喻保护自己,使自己避免困难或被惩罚的人或物。《红楼梦》第七九回:「日日忙乱著,薛蟠娶过亲,自为得了护身符,自己身上分去责任,到底比这样安宁些。」《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我同了玉格带上戴勤随缘儿,再带上十三妹那张弹弓,岂不是绝好的一道护身符么?」也称为「护符」。
《漢語大詞典》:护身枷(護身枷)
古代加在罪犯颈项上的械具。《水浒传》第九回:“ 薛霸 随即把 林冲 护身枷开了。”
分類:罪犯颈项
《國語辭典》:护身龙(護身龍)  拼音:hù shēn lóng
哨子与棍棒。《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公子不慌不忙,取了护身龙,出外看时,只见十馀对枪刀棍棒,摆在前导。」明。无名氏《白兔记》第一一出:「卧牛冈上六十亩瓜园,被小人偷瓜盗果。取护身龙过来,待我去看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