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狼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燃的烟火。 唐 鲍溶 《赠李黯将军》诗:“ 细柳 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参见“ 狼烟 ”。
《國語辭典》:狼烟(狼煙)  拼音:láng yān
古代戍守边境的军队,遇有紧急状况,即焚烧狼粪燃起烽烟。后比喻战争、兵乱。唐。杜牧 边上闻笳诗三首之一:「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既把孤身离虎穴,还将妙计息狼烟。」
《漢語大詞典》:爟烽
报警的烽火。亦指战事。 南朝 陈 徐陵 《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朝披羽檄,夜照爟烽。”陈书·宣帝纪:“爟烽未息,役赋兼劳。” 北周 庾信 《陕西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爟烽并照,象马单奔。”
《國語辭典》:警鼓  拼音:jǐng gǔ
用来报告非常事变的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民大惊,使人止之。」
《國語辭典》:堠鼓  拼音:hòu gǔ
古代守望时,用以示警的鼓。元。洪希文闻清漳近信〉诗:「堠鼓日夜鸣,击鲜交劳吏。」
《漢語大詞典》:烽狼
古时烽火台白天烧狼粪生烟以报警,因以“烽狼”借指战火。 明 屠隆 《綵毫记·展武相逢》:“遍地烽狼,极天戎马,待救出高人縲絏。”
《漢語大詞典》:田表
古时疆界上的报警标志。墨子·杂守:“候出置田表,斥坐郭内外立旗帜,卒半在内,令多少无可知。即有惊,举孔表;见寇,举牧表。” 孙诒让 间诂:“田表,候出郭外所置之表。”
《漢語大詞典》:爟燧
报警的烽火。亦指战事。 唐 权德舆 《礼部策问·第二问》:“思欲尽復 河 湟 之地,永销爟燧之警。”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北 韃 南 倭 ,爟燧不惊,土司改流,万里不警。”
《漢語大詞典》:寇烽
古时报警烽火之一。墨子·杂守:“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止,其事急者引而上下之。”
《漢語大詞典》:燕警
指古时北疆报警的烽火台。 唐 殷尧藩 《李节度平虏诗》:“ 燕 警无烽清朔漠, 秦 文有宝进 蓝田 。”
《漢語大詞典》:墩堡
亦作“墪堡”。 报警台和堡垒。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既省墪堡守望之戍,并免舟楫营缮之需。”明史·翁大立传:“边关千里,悉遭洪水,墩堡倾頽,何恃以守。”
分類:报警堡垒
《漢語大詞典》:铃架(鈴架)
唐 代兵营的戒严、报警设施。其法是:在围在营房四周的木架上挂铃,当敌人接触它时会发出响声,以便禁戒、迎战。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 朱全忠 穿蚰蜒壕围 凤翔 ,设犬铺、铃架以絶内外。” 胡三省 注:“铃架者,绕营设架,掛铃其上,敌来触之则鸣。”
《國語辭典》:警铃(警鈴)  拼音:jǐng líng
遭遇火警或盗窃等非常事故,用以报警的电铃。
《国语辞典》:烽火相连(烽火相连)  拼音:fēng huǒ xiāng lián
本指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相连而不间断,后代则用来形容战火连绵不绝。汉。荀悦《前汉纪。卷一九。孝宣皇帝纪三》:「臣愚以为,其势自坏,今留屯田,地势平易,多高山野望之便,部曲相保,堑垒木樵,便兵饰弩,烽火相连,势足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大利。」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一折:「临岐分别,一旦恩情成断绝,烽火相连,雁帖鱼书谁与传。」
《国语辞典》:警鸽(警鸽)  拼音:jǐng gē
1.旧时警察用来进行通信及报警等工作所使用的鸽子。
2.我国警察因以和平鸽为警徽,故警察又称为「警鸽」。
《国语辞典》:报案中心(报案中心)  拼音:bào àn zhōng xīn
专为受理市民报警而设置的单位。市民于遭受不法危害或临时紧急事故,需要警察协助时,只需以电话告诉报案中心,即可获得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