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抱恨湘流
 
楚大夫行吟泽畔

相关人物
屈原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2486~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离骚序〉曰:「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
《國語辭典》:抱恨  拼音:bào hèn
心里怀著怨恨。《汉书。卷八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王嘉》:「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红楼梦》第五二回:「那媳妇嗐声叹气,口不敢言,抱恨而去。」
分類:抱恨心中
《国语辞典》:终天抱恨(终天抱恨)  拼音:zhōng tiān bào hèn
心里怀著憾恨,至死都无法释怀。《群音类选。官腔类。卷八。玉玦记。自经反魂》:「只怕从前玉玦无凭,真成薄命,也落得个不亏名行,泪盈盈,料此身终天抱恨幽冥。」也作「抱恨终天」。
《國語辭典》:抱恨终天(抱恨終天)  拼音:bào hèn zhōng tiān
心里怀著恨意,至死都无法释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谁知遭此大变,抱恨终天!」也作「终天抱恨」。
《國語辭典》:赍恨(齎恨)  拼音:jī hèn
怀恨、抱恨。《后汉书。卷二八上。冯衍传》「由是为诸王所聘请」句下唐。章怀太子。注:「衍年老被病,恐一旦无禄,命先犬马,怀抱不报,赍恨入冥。」
分類:抱恨
《漢語大詞典》:负恨(負恨)
抱憾;抱恨。梁书·张缵传:“空负恨其何追,徒临飡而先祭。” 明 归有光 《遗王都御史书》:“往岁,漕卒与 嘉定 之民鬨,时巡院适在彼境,见其不直,颇加惩艾。遂致负恨,以单词赴臺陈诉。”
分類:抱恨
《漢語大詞典》:负恫(負恫)
抱恨。 清 方苞 《读〈伍子胥传〉》:“今力实能诛而纵焉,吾恐先王负恫於九原而不歆王祀也。”
分類:抱恨
《国语辞典》:不恨  拼音:bù hèn
不遗憾、不抱恨。《三国演义》第四回:「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吾今日上报父仇,下为万民除害,虽死不恨矣。」
《國語辭典》:饮恨(飲恨)  拼音:yǐn hèn
怀恨而不得发泄。《文选。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唐。沈佺期〈凤箫曲〉:「飞燕侍寝昭阳殿,班姬饮恨长信宫。」
分類:抱恨含冤
《國語辭典》:恨人  拼音:hèn rén
1.失意而多恨之人。《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2.令人可恨。《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谁知道往常天明的很快,今儿要他天明,越看那窗户越不亮,真是恨人。」
《國語辭典》:恨恨  拼音:hèn hèn
怀恨不已。《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肝血之诚,终不一闻,所以临难慷慨而不能不恨恨者,唯此而已。」《聊齐志异。卷四。公孙九娘》:「儿少受舅妗抚育,尚无寸报,不图先葬沟渎,殊为恨恨。」
《國語辭典》:叹恨(歎恨)  拼音:tàn hèn
嗟叹怨恨。《三国志。卷四○。蜀书。魏延传》:「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漢語大詞典》:恨骨
抱恨而死者的骸骨。 金 房皞 《哭杨叔能》诗:“乱后有谁收恨骨,眼前无復见斯人。” 元 王恽 《义侠行》:“狂图祇与蝥蛛靡,至今恨骨埋 秦 关 。”
《漢語大詞典》:吞声饮恨(吞聲飲恨)
谓抱恨无言。语本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吞声饮恨兮语无力,徒扬哀怨兮登歌筵。” 清 湘灵子 《轩亭冤·哭墓》:“从今后惹得俺吞声饮恨,凭弔秋坟!”
分類:抱恨
《国语辞典》:死不闭目(死不闭目)  拼音:sǐ bù bì mù
人抱恨而亡,心有未甘。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怀痛穷天,死不闭目。」也作「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