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辞拒(辭拒)
辞让拒绝。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 延康 为 黄初 ,大赦”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天命不可以辞拒,神器不可以久旷,羣臣不可以无主,万机不可以无统。”
分類:辞让拒绝
《漢語大詞典》:却绝(卻絶)
亦作“却绝”。拒绝。《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如有往来匯付 日本 银行画单,概行却絶,均以现银交付。”
分類:拒绝
《國語辭典》:辽东帽(遼東帽)  拼音:liáo dōng mào
三国时魏国人管宁,清贫贤能,魏明帝欲礼聘为官,宁不为所动。居住辽东达二十年之久,常戴一顶黑帽,人称「辽东帽」。见《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管宁》。后比喻能坚守清高操守的人。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國語辭典》:拒却(拒卻)  拼音:jù què
拒绝、推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唐卿趁著他说话,就把眼色丢他,他有时含羞敛避,有时正颜拒却。」
分類:拒绝推却
《漢語大詞典》:孤塞
谓独自专断,拒绝他人的意见。后汉书·申屠刚传:“专己者孤,拒諫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國語辭典》:推阻  拼音:tuī zǔ
推辞、推托。明。高明《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今夜中秋,月色可爱,我请你玩赏一番,你没事,推阻做什么?」《三国演义》第二八回:「此人是备同宗,备往说之,必无推阻。」也作「推拒」。
分類:推辞拒绝
《漢語大詞典》:辞绝(辭絶)
推辞拒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若是应承了叔父所言,怎生撇得 文姬 父女恩情?欲待辞絶了他的,不但叔父这一段好情不好辜负,只那尊严性子也不好衝撞他。”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向我要过前几年寄 静农 ,辞绝取得 诺贝尔 奖金的信。”
分類:推辞拒绝
《漢語大詞典》:辞推(辭推)
拒绝,推却。《宣和遗事》前集:“ 安民 泣道:小匠刻则刻也,官司严切,不敢辞推;但告休鐫‘安民’二字於石上,怕得罪於后世。”
分類:拒绝推却
《國語辭典》:推拒  拼音:tuī jù
推辞、拒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杜氏虽推拒一番,不觉也有些兴动。」也作「推阻」。
《國語辭典》:碰壁  拼音:pèng bì
遭遇挫折。如:「他找工作屡次碰壁,使他信心大失。」
《國語辭典》:距塞  拼音:jù sè
防禦阻止。《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
分類:阻塞拒绝
《漢語大詞典》:拒物
拒绝外物。谓不与外界接触。 唐 韩愈 《高君画赞》:“迹不拒物,心不扬波。”
《漢語大詞典》:拒闭(拒閉)
闭门拒绝。汉书·宣帝纪:“内謁者令 郭穰 夜至郡邸狱, 吉 拒闭,使者不得入。” 宋 苏轼 《上吕仆射论浙西灾伤书》:“ 秀州 数千人诉风灾,吏以为法有诉水旱而无诉风,拒闭不纳。”
分類:拒绝
《漢語大詞典》:逆拒
(1).拂逆拒绝。 汉 贾谊 新书·淮难:“皇太后之餽赐,逆拒而不受。”
(2).迎击,抵御。隋书·达奚长儒传:“ 陈 遣驍将 刘景 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 轨 令 长儒 逆拒之。”
《漢語大詞典》:峻却
严厉拒绝,坚决推辞。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復有侍女 玩水 、 一枝红 二人来欲伴,生峻却之。” 孙中山 《要靠党员成功不专靠军队成功》:“一般旧同志,以为我不出而担任理事长,吾党就要解体,一定要我出来担任。我当时亦不便峻却,只得答应用我名义,而于党事则一切不问,纯然放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