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拘此
拘礼
挛拘
拘囹
拘拦
被拘
拘阂
拘绊
拘定
拘俗
拘畏
例拘
株拘
一拘
执拘
《韵府拾遗 纸韵》:拘此
唐书张延赏传岁旱民他迁吏禁之延赏曰食者人恃以活拘此而毙不如适彼而生苟存吾人何限为也
《國語辭典》:拘礼(拘禮)  拼音:jū lǐ
为礼法所拘束,不能变通以适应环境。《淮南子。泛论》:「拘礼之人,不可使应变。」
《漢語大詞典》:挛拘(攣拘)
拘泥,拘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秦 信左右而杀, 周 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於昭旷之道也。” 唐 韩愈 《送文昌师北游》诗:“挛拘屈吾真,戒辖思远发。”
分類:拘泥拘束
《漢語大詞典》:拘囹
拘禁于狱中。 唐 韩愈 《答张彻》诗:“下险疑堕井,守官类拘囹。”
分類:拘禁
《漢語大詞典》:拘拦(抅攔)
宋 元 时的戏场和其他演艺场所。一般用栏杆作围或用大幕隔开。亦泛指声色场所。《水浒传》第三三回:“那 清风镇 上也有几座小抅拦并茶房酒肆。”一本作“勾拦”。《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又常与抅拦裡的 李娇儿 打热,今也娶在家里。”一本作“勾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你道如何叫得社火?凡一应吹簫、打鼓、踢毬、放弹、抅拦、傀儡、五花爨弄,诸般戏具,尽皆施呈。”
《韵府拾遗 虞韵》:被拘
魏书世宗纪被拘鬲化非民之咎
分类:被拘
《漢語大詞典》:拘阂(拘閡)
亦作“ 拘碍 ”。 束缚阻碍。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轡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李贤 注:“阂与碍同。”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夫论管穴者,不可问以九垓之无外;习拘阂者,不可督以拔萃之独见。” 南朝 梁 何逊 《刘博士等同顾不值》诗:“吾人少拘碍,得性便游逸。”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庄子:“夫游而至於逍遥,则意欲乡而神已达,了无形迹得为拘阂矣。”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河渠:“ 禹 之治水,随地施功,无所拘碍。”
分類:束缚阻碍
《國語辭典》:拘绊(拘絆)  拼音:jū bàn
拘束牵绊。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又不是夫人拘绊,又没甚閒调泛。」
分類:束缚羁绊
《漢語大詞典》:拘定
限定。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从来説入土为安,为何要拘定三年?”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放告》:“凡告期,必以三六九日为定,或谓州县非宪司比,不宜拘定日期,民有疾痛呼号,岂能刻待!”《华盖集·通讯一》附 徐炳昶 《致鲁迅》:“我说你又何必拘定十一二万字才出,有七八万就出七八万,即使再少一点,也未尝不可。”
分類:限定
《漢語大詞典》:拘俗
拘泥于世俗。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而浅识之徒,拘俗守常。”新唐书·柳浑传:“时 李勉 、 卢翰 皆以旧相闔门奉朝请,叹曰:‘吾等视 柳宜城 ,真拘俗之人哉!’”
分類:拘泥世俗
《漢語大詞典》:拘畏
(1).拘束畏惧。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先以为阴阳之术,众於忌讳,使人拘畏。”新唐书·吕才传:“帝病阴阳家所传书多谬伪浅恶,世益拘畏,命 才 与宿学老师删落烦讹,掇可用者为五十三篇。”
(2).谓使人感到拘束畏惧。
分類:拘束畏惧
《漢語大詞典》:例拘
拘于陈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却千里马:“时 江陵公 柄国,尚矫情振厉,未肯以异物开冲圣侈心,盖用 汉文帝 却马事为比也。然今古不可例拘。”
《漢語大詞典》:株拘
亦作“ 株驹 ”。亦作“ 株枸 ”。 枯树根。庄子·达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 郭庆藩 集释:“ 徐鉉 曰:株枸者,近根盘错处。”列子·黄帝:“吾处也,若橜株驹。” 杨伯峻 集释:“株驹,亦枯树本也。”
分類:枯树树根
《漢語大詞典》:一拘
全部;一起。《玉娇梨》第十二回:“﹝ 白公 ﹞又另叫一个家人到他门房中去取,那一个家人随即到门房中将许多门簿俱一拘拿了来。”
分類:全部一起
《國語辭典》:执拘(執拘)  拼音:zhí jū
拘拿、拘捕。《书经。酒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宋。曾巩〈福州上执政书〉:「一则谕以招纳,一则戒以前除,既而其悔悟者,自相执拘以归。」
分類:执拘拘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