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拘士
拘榷
拘局
拘方
絷拘
拘虚
拘集
迂拘
拘维
拘绳
拘禁
拘急
拘逼
拘曲
拘送
《漢語大詞典》:拘士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拘士繫俗兮,攌如囚拘。” 金 蔡圭 《秋日和张温仲韵》:“可怜骑省多秋思,拘士安能识大方。” 清 唐孙华 《题张汉昭小像》诗:“拘士营一隅,达人隘九州。”
《漢語大詞典》:拘榷
亦作“ 拘确 ”。 专卖。《宣和遗事》前集:“天下立茶场,拘榷茶货。”《元典章·户部八·洞冶》:“随处洞冶出产诸物,别无亲临拘确规画官司,以致课程不得尽实到官。”
分類:专卖
《國語辭典》:拘局  拼音:jū jú
拘谨局束。魏。刘劭《人物志。体别》:「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局。」
分類:拘谨
《漢語大詞典》:拘方
拘泥刻板。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纪·元丰七年》:“似缓,实非缓事,有不足 荀扬 者,拘方之见也。” 明 唐顺之 《〈右编〉序》:“奏议者,弈之谱也。师心者废谱,拘方者泥谱,其失均也。”
分類:拘泥刻板
《漢語大詞典》:絷拘(縶拘)
拘束;拘禁。 唐 韩愈 《与张十八同效阮步兵一日复一夕》诗:“富贵自縶拘,贫贱亦煎焦,俯仰未得所,一世已解鑣。” 清 唐孙华 《秣陵太守行》:“呜呼太守方縶拘,可怜褚橐无錙銖。”
分類:拘束拘禁
《漢語大詞典》:拘虚
亦作“ 拘墟 ”。 比喻孤处一隅,见闻狭隘。语本庄子·秋水:“井鼃不可语於海者,拘於虚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益知天下事经纬错综,决非印板所能印定,而出格之语,不可与拘墟者道也。” 郭沫若 《羽书集·和平的武器与武器的和平》:“故尔我们的努力,是要一纵一横,亦大亦小,决不好高骛远,亦不拘虚笃时。”
《漢語大詞典》:拘集
(1).征集;召集。《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五八年忽必烈圣旨》:“俺每拘集至,和尚先生每对面持论过。”《水浒传》第四九回:“因此 登州 知府拘集猎户,当厅委了杖限文书,捉捕 登州 山上大虫。”《东周列国志》第四一回:“原来 舟之侨 是 虢国 降将,满望重用立功,却差他南河拘集船隻,心中不平。”
(2).传讯集中。《负曝闲谈》第四回:“一面准了,拘集两造,当堂判断。”
《漢語大詞典》:迂拘
迂腐执著,不知变通。 清 何长诏 《论文》诗:“奈何羣儿愚,迂拘守成格。”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此固由素性之迂拘,亦所以报明公知己之感也。”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两字并列系双声迭韵之字而后人分析解之之例》:“窈窕二字,乃叠韵字之表象者也,以善心善容分训之,未免迂拘。”
《漢語大詞典》:拘维(拘維)
束缚。 元 何中 《樟树镇五公寺》诗:“久幽厌拘维,暂弛欣舒散。”
分類:束缚
《漢語大詞典》:拘绳(抅繩)
两头有搭钩的绳子。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只有这一个放下他那抅绳匾担立在道旁,明明是个打柴的了。”
分類:两头绳子
《國語辭典》:拘禁  拼音:jū jìn
1.拘捕监禁。《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自此稍得其夫妇相顾,颇缓拘禁。」《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将我打一顿毒棒,拘禁在监。」
2.拘束管制。元。乔吉〈小桃红。日高犹自睡沉沉〉曲:「不成闲愁厮拘禁,恋香衾。」也作「拘管」。
《國語辭典》:拘急  拼音:jū jí
身体因感觉冷而紧缩在一起。《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一觉醒来热渴,又吃了一碗冷水,身体便觉拘急。」
《漢語大詞典》:拘逼
谓遭受逼迫。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梁书·武帝纪中:“推算五都,愁穷四海,并婴罹寃横,拘逼不一。抚絃命管,良家不被蠲;织室绣室,幽厄犹见役。弊国伤和,莫斯为甚。”南史·何尚之传:“ 景和 世, 山阴主 就帝求吏部郎 褚彦回 侍己, 彦回 虽拘逼,终不肯从。”
分類:遭受逼迫
《漢語大詞典》:拘曲
拘泥浅陋;拘泥不化。语本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篤於时也;曲士不可以语於道者,束於教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颜子 之家,一簞食,一瓢饮,在人不堪之地,而 颜子 乃从其师周游天下,履 宋 、 卫 、 陈 、 蔡 之厄而不以为悔,此岂俚俗之人、拘曲之士所能知其义哉?”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 朱子 之弊,极於拘曲,不溢他端; 阳明 之弊,颠倒狂圣,反覆坤乾。”
《漢語大詞典》:拘送
捕送。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弊蛙拘送主府官,帝箸下腹尝其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