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柏招 朝代:远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帝喾之师。《吕氏春秋》作伯招。
招父 朝代:春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梁人。太卜。晋惠公亡在梁,梁伯以女妻之。孕过期,使招父卜之,言将生一男一女,男为人臣,女为人妾。故名男为圉,名女为妾。
招猛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南海人。安帝元初中,官至大鸿胪,善于其职,四夷重译,凡至容台肄仪行事,猛举诏视之,悉惬其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安平观津人,字子经。初依袁绍,为督军从事。后归曹操,辟从事。从讨乌丸,拜护乌丸校尉。魏文帝立,拜使持节护鲜卑校尉,屯昌平。又拜右中郎将,出为雁门太守。在郡教民战阵,鲜卑三万余家归附,又大兴庠序,开渠引水。在郡十二年,治边有绩。明帝赐爵关内侯。
僧瑜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生周氏。吴兴馀杭人。年十二。为沙门。尝与昙温慧光。庐于山南。号招隐。常曰。结果三涂。情形故也。情将尽矣。形亦宜捐。其远追药王焚身之轨可也。于是诵药王品。以即火聚。时年四十四。后有双桐。生其室。世号双桐和尚。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僧瑜。姓周。吴兴馀杭人。弱冠出家。业素纯粹。元嘉十五年。与同学昙温慧光等。于庐山南岭共建精舍。名曰招隐。瑜常以为结累三涂情形故也。情将尽矣形亦宜损。药王之𨅊独何云远。于是屡发言誓始契烧身。以宋孝建二年六月三日。集薪为龛。并请僧设斋。告众辞别。是日云雾晦合密雨交零。瑜乃誓曰。若我所志克明天当清朗。如其无感便当滂注。使此四辈知神应之无昧也。言已云景明霁。至初夜竟便入薪龛中。合掌平坐。诵药王品。火焰交至犹合掌不散。道俗知者奔赴弥山。并稽首作礼。愿结因缘。咸见紫气腾空久之乃歇。时年四十四。其后旬有四日。瑜房中生双梧桐。根枝丰茂。巨细相如。贯壤直耸。遂成连树理。识者以为娑罗宝树剋炳泥洹。瑜之庶几故现斯證。因号为双桐沙门。吴郡张辩为平南长史。亲睹其事。具为传赞。赞曰。悠悠玄机。茫茫至道。出生入死。孰为妙宝(其一)。自昔药王。殊化绝伦。往闻其说。今睹斯人(其二)。英英沙门。慧定心固。凝神紫气。表迹双树(其三)。其德可乐。其操可贵。文之作矣。式飘髣髴(其四)。
徐招 朝代:西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魏高平金乡人,字思贤。少好法律及朝廷旧事。宣武帝延昌中以战功封高广侯。从孝武帝入关,拜给事黄门侍郎兼尚书右丞。时朝廷典章、台省法式,多招所参定。西魏文帝大统初,官度支尚书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0 【介绍】: 北周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字豆卢突。宇文泰第七子。好属文,学庾信体,词多轻艳。武帝建德元年为大司马,后封赵王,除雍州牧。五年攻齐,为三军总管,积功拜太师。杨坚辅政,招设宴密谋杀坚,事觉被杀,谥僭。
司马申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6 【介绍】: 南朝陈河内温人,字季和。梁元帝时,为开远将军,从王僧辩讨侯景,除散骑侍郎,迁从事中郎。入陈,除江乘、秣陵令,甚有治绩,迁东宫通事舍人。陈宣帝死,始兴王叔陵作乱。申驰召萧摩诃帅兵斩之,以功封文招县伯。官至散骑常侍。历事三帝,内掌机密,颇作威福。性忍害,好谮毁,朝之端士,遍罹其殃。省中秘事,往往泄漏。能候人主颜色。忤己者,必谮之,附己者,因机进之。是以朝廷内外,皆从风靡。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慧安。姓卫氏。荆州支江人也。其貌端雅绀䰂青目。降神乃隋开皇初年也。安受性宽裕不染俗尘。修学法门无不该贯。文帝十七年敕条括天下私度僧尼。勘安云。本无名姓亡入山谷。大业中开通济渠追集夫丁。饥殍相望。安巡乞多钵食救其病乏。存济者众。炀帝闻之诏安。遂潜入太和山。至帝幸江都海内扰攘。乃杖锡登衡岳寺行头陀法。贞观中。至蕲州礼忍大师。麟德元年游终南山石壁而止。时所居原谷之间早霜伤苗稼。安居处独无。四十里外皆苦青女之灾矣天皇大帝闻而召焉。安不奉诏。永淳二年至滑台草亭居止。中坐绳床四方坦露。敕造寺以处之。号招提是也。如是却还家乡玉泉寺。时神秀禅师新归寂。咸请住持安弗从命。天后圣历二年四月告门人学众曰。各归闭户。至三更有神人至。扈卫森森和铃鉠鉠。风雨偕至。其神旋绕其院数遭。安与之语丁宁教诫再拜而去。或问其故曰。吾为嵩山神受菩萨戒也。天后尝问安甲子。对曰。不记也。曰何不记耶。乃曰。生死之身如循环乎。环无起尽何用记为。而又此心流注中间无閒。见沤起灭者亦妄想耳。从初识至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可记耶。天后稽颡焉。闻安阙井。敕为凿焉。安曰。此下有赤祥慎其伤物。将及泉见虾蟆金色。蠢然出沮洳间。合其悬记。帝倍加钦重。殆中宗神龙二年九月敕令中官赐紫袈裟并绢。度弟子二七人。复诏安并静禅师入中禁受供施。三年赐摩纳一副。便辞归少林寺。至景龙三年三月三日嘱门人曰。吾死已将尸向林间待野火自焚之。勿违吾愿。俄尔万回和尚来。见安猖狂执手言论移刻。旁侍倾耳都不体会。至八日闭户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三十许岁。起开皇二年至景龙三年故也。火焚尸毕收舍利八十粒。内五粒红紫色进内。馀散施。随力造塔。先天二年。门人建浮图焉。
神僧传·卷第七
释慧安。姓卫氏。荆州支江人也。其貌端雅绀䰂(音采)青目。修学法门无不该贯。大业中开通济渠追集夫丁。饥殍相望。安巡乞多钵食救其病乏。存济者众。麟德元年游终南山石壁而止。时所居原谷之间。早霜伤苗稼。安居处独无。圣历二年四月。告门人学众曰各归闭户。至三更有神人至。扈卫森森和铃鉠鉠。风雨偕至。其神旋绕其院数遭。安与之语丁宁告诫。再拜而去。或问其故曰。吾为嵩山神受菩萨戒也天后尝问安甲子。对曰。不记也。曰何不记耶。乃曰。生死之身如循环乎。环无起尽何用记为。而又此心流注中间无间。见沤起灭者亦妄想耳。从初识至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可记耶。天后稽颡焉。闻安阙井。敕为凿焉。安曰。此下有赤祥慎其伤物。将及泉见虾蟆金色。蠢然出沮洳间。合其悬记。帝倍加钦重。景龙三年三月三日。嘱门人曰。吾死已将尸向林间。待野火自焚之。勿违吾愿。俄尔万回和尚来。见安猖狂执手言论移刻。旁侍倾耳都不体会。至八日闭户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三十。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卫。荆州支江人。安性宽𥙿。不染俗尘。修学法门。无不该贯。大业中。开通济渠。追集夫丁。饥殍相望。安巡乞多钵食。救其病乏。存济者众。炀帝闻之。诏安遂潜入太和山。至帝幸江都。海内扰攘。乃杖锡登衡岳寺。行头陀法。贞观中。至蕲州。礼忍大师。游终南山石壁而止。时所居原谷之间。早霜伤苗稼。安居处独无。四十里外。皆苦青女之灾。天皇大帝。闻而召焉。安不奉诏。永淳二年。至滑台草亭居止。中坐绳床。四方坦露。敕造寺以处之。号招提。却还家乡玉泉寺。时神秀禅师新归寂。咸请住持。安弗从命。天后圣历二年四月。告门人学众。各归闭户。至三更。有禅人至。扈卫森森。和铃鉠鉠。风雨偕至。其神旋绕其院数遭。安与之语。丁宁教诫。再拜而去。或问其故。曰吾为嵩山神受菩萨戒也。天后尝问安甲子。对曰不记。曰何不记耶。曰生死之身。如循环。无起尽。何用记为。又此心流注。中间无閒。见沤起灭者。亦妄想耳。从初识至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可记耶。天后稽颡焉。中宗神龙二年九月。敕令中官赐紫袈裟。并绢。赐号安并静禅师。入中禁受供施。三年赐摩纳一副。便辞归少林寺。至景龙三年三月八日。闭户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三十岁。火焚。收舍利八十粒。内五粒红紫色。进内。馀散施。随力造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763 【介绍】: 唐僧。扬州江阳人,俗姓淳于。器度宏博。武则天时就智满禅师,循其奖训。二十二岁受具足戒。寻游二京,遍研三藏。后住扬州大云寺,专宏戒律。玄宗开元中,日本国遣使延之,遂东渡,前五次均未成功,天宝十二载,第六次航行始达日本国,时鉴真已失明。日本天皇授“传灯大法师”,后又造唐招提寺使居之,教法大行,号“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为日本国传戒律之始祖。卒于日本。鉴真精医学、通《本草》,传有《鉴真上人秘方》,其随行弟子思托、如宝、法力等又精于塑造佛像与建造寺塔,故于日本医学、雕塑、建筑等颇有影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淳于氏。广陵江阳县人也。总丱之岁。侍父入大云寺。见佛像感悟。求出家。父奇其志许之。遂依智满禅师。听训诲。长安元年。诏天下度僧。因获隶寺为息慈。大云即今之隆兴寺也。神龙初。从道岸律师先受菩萨戒。景龙初乃复诣长安实际寺。从荆州恒景律师。登具足戒。观光两京。陶冶三藏。阅数稔。言旋淮海。以戒律利物。郁为一方宗首。开元中。日本国沙门荣睿普照等。礼真足而请曰。吾国居大海中。距华夏。以风之逆顺。为近远。而未易以道路计。然佛法于天下。固无彼此之沮。而师范之来。或难之。此三宗之传。所以犹缺然也。和尚其能辍此方之化。为吾国之行。则善矣。真因感其意。而问曰。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王。兴起大教。又闻国相长屋。造千袈裟附舶。施中国名德。且绣偈于衣缘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言之。则诚善地也。吾何为自弃。而不为是行哉。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天宝二年六月。买舟载经律。由杨子江至越州浦止。署风山出洋。遇风涛盛壮。舟几溺。俄见空中。神将介甲而立。风涛寻定。所历蛇海鱼海鸟海之异。而后抵岸达日本。王躬迎导入城。安止大寺中。遽即其寺之卢遮那殿立坛。以为王受菩萨戒。次及夫人王子等。且选本土有德行沙门十人为师。度沙弥澄脩等四百人。教以白羯磨法。国之造寺施田者日至。号大和尚。后无疾辞众。逝于天平宝寺。七年癸卯岁。五月五日。即代宗广德元年也。寿七十七。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鉴真。姓淳于氏。广陵江阳县人也。总丱俊明器度宏博能典谒矣。随父入大云寺。见佛像感动夙心。因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登便就智满禅师循其奖训。属天后长安元年诏于天下度僧。乃为息慈配住本寺。后改为龙兴。殆中宗孝和帝神龙元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诣长安。至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于实际寺依荆州恒景律师边得戒。虽新发意有老成风。观光两京名师陶诱。三藏教法数稔该通。动必研几曾无矜伐。言旋淮海以戒律化诱。郁为一方宗首。冰池印月适足清明。貌座扬音良多响答。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东来募法用补缺然。于开元年中达于扬州。爰来请问。礼真足曰。我国在海之中。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人。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愿师可能辍此方之利乐为海东之导师乎。真观其所以察其翘勤。乃问之曰。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国王兴隆佛法。是乎。又闻彼国长屋曾造千袈裟来施中华名德。复于衣缘绣偈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之诚是佛法有缘之地也。默许行焉。所言长屋者则相国也。真乃慕比丘思托等一十四人。买舟自广陵赍经律法离岸。乃天宝二载六月也。至越州浦止署风山。真夜梦甚灵异。才出洋遇恶风涛。舟人顾其垂没。有投弃𣝕香木者。闻空中声云。勿弃投。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操仗焉。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长三丈馀。色若锦文。后入鱼海。鱼长尺馀。飞满空中。次一洋纯见飞鸟。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俄泊一岛。池且泓澄人饮甘美。相次达于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初于卢遮那殿前立坛。为国王授菩萨戒。次夫人王子等。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门足满十员。度沙弥澄修等四百人。用白四羯磨法也。又有王子一品亲田。舍宅造寺号招提。施水田一百顷。自是已来长敷律藏受教者多。彼国号大和尚。传戒律之始祖也。以日本天平宝字七年癸卯岁五月五日无疾辞众坐亡。身不倾坏。乃唐代宗广德元年矣。春秋七十七。至今其身不施苧漆。国王贵人信士时将宝香涂之。僧思托著东征传祥述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鉴真。姓淳于氏。广陵江阳县人也。总角随父入大云寺。见佛像感动夙心。因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后为一方宗首。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东来募法。真许往。遂买舟自广陵赍经律法离岸。至越州浦止署风山。真夜梦甚灵异。才出洋遇恶风涛。舟人顾其垂没。有投弃𣝕(音笺)香木者。闻空中声云。勿投弃。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操仗焉。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长三丈馀。色若锦文。后入鱼海。鱼长尺馀。飞满空中。次一洋纯见飞鸟。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俄泊一岛。池且泓澄人饮甘美。相次达于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号大和尚。以代宗广德元年无疾辞众坐亡。身不倾坏。至今其身不施苧漆。其国国王贵人信士。时将宝香涂之。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淳于。广陵江阳县人。总丱俊明。随父母入大云寺。见佛像。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便就智满禅师。循其奖训。属天后长安元年。诏于天下度僧。乃为息慈配住本寺。后改为龙兴。殆中宗孝和帝。神龙元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以戒律化诱。郁为宗首。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东来募法。于开元年中。达于杨州。爰来请问。礼真足曰。我国在海之中。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人。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愿师辍此方之利乐。为海东之导师。真问之曰。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国王兴隆佛法。是乎。又闻彼国长屋(相国名)曾造千袈裟。来施中华。名德。复于衣缘绣偈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之。诚是佛法有缘之地也。点许行焉。真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买舟自广陵。赍经律法。离岸。天宝二年六月。至越州浦。止署风山。才出洋。遇恶风涛。舟人顾其垂没。有投弃[亻笺]香木者。闻空中声云。勿投弃。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操仗焉。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长三丈馀。色若锦文。后入鱼。海鱼长尺馀。飞满空中。次一洋。纯见飞鸟。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俄泊一岛。池且泓澄人饮甘美。次达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初于卢遮那殿前立坛。为国王授菩萨戒。次夫人王子等。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门度沙弥澄修等四百人。用白四羯磨法也。又有王子一品亲田。舍宅造寺。号招提。施水田一百顷。自是已来。长敷律藏。受教者多。彼国传戒律之始祖也。以日本天平宝字七年。癸卯岁。五月五日。无疾辞众坐亡。乃唐代宗广德元年。春秋七十七。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约中晚唐时人,一作岑和尚。南泉普愿法嗣。居湖南长沙,随情说法,世谓长沙和尚。卒谥招贤大师。《祖堂集》卷一七、《景德传灯录》卷一〇有传。以上二书及《宗镜录》存其诗偈2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吴越时禅僧。嗣罗山道闲。后住婺州明招山,历40余年,禅语流传甚广。世称明招和尚。《景德传灯录》卷二三有传,此书及《祖堂集》收其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明招德谦禅师。受罗山印记。靡滞于一隅。激扬玄旨。诸老宿畏其敏捷。后学鲜敢当者。尝到昭庆。指壁画问僧。那个是甚么神。曰护法善神。师曰。会昌沙汰时。何处去来。僧无对。师令问演侍者。演曰。汝甚劫中遭此难来。僧回举似师。师曰。直饶演上座。他后聚一千众。有甚用处。僧礼拜请别语。师曰。甚么处去也。次到坦长老处。坦曰。夫参学。一人所在亦须到。半人所在亦须到。师便问。一人所在即不问。作么生是半人所在。坦无对。后令小师问师。师曰。汝欲识半人所在。祇是弄泥团汉。清上座举仰山插锹话问师。古人意在叉手处插锹处。师召清。清应话。师曰。还梦见仰山么。清曰。不要上座下语。祇要商量。师曰。若要商量。堂头自有一千五百人老师在。又到双岩。岩请吃茶次曰。某甲致一问。若道得。便舍院与阇黎住。若道不得。即不舍院。遂举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且道此经是何人说。师曰。说与不说。拈向这边著。祇如和尚。决定唤甚么作此经。岩无对。师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祇如差别。是过不是过。若是过。一切贤圣皆是过。若不是过。决定唤甚么作差别。岩亦无语。师曰。噫雪峰道底。师访保宁。中路相遇。便问。兄是道伴中人。乃点鼻头曰。这个碍塞我不彻。与我拈却少时得么。宁曰。和尚有来多少时。师曰。噫洎赚我踏破一緉草鞋便回。国泰代曰。非但某甲。诸佛亦不奈何。师曰。因甚么以己方人。师在婺州智者寺。居第一座。寻尝不受净水。主事嗔曰。上座不识触净。为甚么不受净水。师跳下床。提起净瓶曰。这个是触是净。事无语。师乃扑破。师有师叔在廨院。患甚。附书来问曰。某甲有此大病。如今正受疼痛。一切处安置伊不得。还有人救得么。师乃复曰。顶门上中此金刚箭。逶过那边去也。有一僧。曾在师法席。辞去住庵一年。后来礼拜曰。古人道。三日不相见。莫作旧时看。师乃露胸问曰。汝道我有多少盖胆毛。僧无对。师却问。汝什么时离庵。曰今朝。师曰。来时折脚铛子。分付与阿谁。僧又无语。师乃喝出。师住明招山四十载。语句流布四方。将欲迁化。上堂告众嘱付。其夜展足。问侍者曰。昔释迦如来。展开双足。放百宝光明。汝道吾今放多少。侍者曰。昔日鹤林。今日和尚。师以手拂眉曰。莫辜负么。说偈曰。蓦刀丛里逞全威。汝等应当善护持。火里铁牛生犊子。临岐谁解凑吾机。偈毕安坐。寂然长往。今塔院存焉。 系曰。常言学仙须骨。学佛须缘。洞宾盖有骨有缘者耳。然非黄龙手段斩截。恐此汉未易压倒。明招悟入没量。如邓天君下视草木皆焦。所谓但知尽法不顾无民。由是知岩头门日孤冷弗振。不得如象骨老子法泽绵长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泉州仙游人。俗姓阮。初于本州出家,历参众禅师,未契机缘,终嗣保福从展。寻往游吴越,归住泉州招庆寺,世称福先招庆和尚。为郡守所礼,赐号净修禅师。曾为《祖堂集》撰序,又撰《泉州新佛新著诸师颂》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省澄、文僜。俗姓阮,泉州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初于本州出家。历参众禅师,皆未契机缘,终嗣保福从展。寻往游吴越,归住泉州招庆寺,世称福先招庆和尚。为郡守所礼,赐号净修禅师。卒年不详。《祖堂集》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二有传。二书存其诗偈7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淇县人。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累功至都指挥佥事。宣宗时官至左都督,正统九年兀良哈之役,战有功,封招远伯。善骑射,每战身先士卒,所向克捷,时称骁将。卒谥荣毅。
思招赛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云南土官。思任发次子。正统间任发兵变败走,长子机发以穷困乞入朝谢罪,先遣招赛入贡。帝命遣还云南安置。后以所属谋叛,仍命入京,隶锦衣卫为头目。终以思机发之变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