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交礼(交禮)  拼音:jiāo lǐ
1.来往的礼节。《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慎其官守,守其交礼。」
2.婚礼中新人交拜的礼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
《國語辭典》:交拜  拼音:jiāo bài
1.相对而拜。《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资治通鉴。卷二五七。唐纪七十三。僖宗光启三年》:「与师铎相见于延和阁下,交拜如宾主之仪。」
2.旧式婚礼中夫妇对拜的仪式。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礼异》:「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初刻拍案惊奇》卷五:「请出女儿交拜成礼,且应佳期;一应未备礼仪,婚后再补。」
《漢語大詞典》:拜单(拜單)
行跪拜礼所用的垫褥。《天雨花》第一回:“两下媒人来相见,拜单铺下礼来行。”
《漢語大詞典》:启颡(啓顙)
即稽颡。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以额触地。《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子张 有父之丧, 公明仪 相焉;问启顙於 孔子 。”晋书·苻坚载记下:“ 晋主 自当衔璧舆櫬,启顙军门。”新唐书·于休烈传:“侍中 裴光庭 曰:‘ 吐蕃 不识礼经,孤背国恩,今求哀启顙,许其降附。’”
《漢語大詞典》:手拜
古时跪拜礼的一种。两手先到地,同时头低下去,到手为止。礼记·少仪:“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为尸坐,则不手拜,肃拜;为丧主,则不手拜。” 郑玄 注:“肃拜,拜低头也。手拜,手至地也。妇人以肃拜为正,凶事乃手拜耳。”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妇人拜:“手拜者妇人之丧拜,亦立而为之。 郑君 云‘手拜,手至地’是也。手拜别於肃拜者,但俯下手,手不至地为肃拜;手深至地为手拜。肃拜低头,则手拜亦低头可知。”
《漢語大詞典》:陪拜
陪同行拜礼。金史·礼志二:“皇帝再拜,上香讫,又再拜。臣僚并陪拜,依班次起居,如常仪。”金史·礼志二:“阁门皆相应赞,殿门外臣僚陪拜如常仪。”
《漢語大詞典》:男拜
男子的拜礼。礼记·内则:“凡男拜尚左手……凡女拜尚右手。”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二·甑:“术家云:凡甑鸣、釜鸣者,不得惊怖。但男作女拜,女作男拜,即止,亦无殃咎。”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一·肃与肃拜辨》:“凡男拜尚左手……尚左手者,先以左手据地,后以右手加诸左手,乃引首至手。”
分類:男子拜礼
《漢語大詞典》:拜毡(拜氈)
行跪拜礼所用的毡垫。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荆公 焚香送佛,忽然昏倒於拜毡之上。左右呼唤不醒。”
分類:跪拜拜礼
《國語辭典》:唱诗班(唱詩班)  拼音:chàng shī bān
教堂里演唱诗歌的团体。由圣职人员及一般信徒组成。
《漢語大詞典》:丧拜(喪拜)
古代丧礼中持杖期以上的重服者跪拜宾客时的拜礼。以额触地而后拜。礼记·杂记下:“三年之丧,以其丧拜。非三年之丧,以吉拜。” 郑玄 注:“稽顙而后拜曰丧拜。”
《漢語大詞典》:启首
稽首。古时所行的跪拜礼。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凤乃蔽日而降, 黄帝 降自东阶,西面启着,曰:‘皇天降兹,敢不承命。’”
《漢語大詞典》:至心朝礼(至心朝禮)
谓诚心诚意地朝拜礼敬。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释道》:“晋书·王嘉传:‘人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按,道经云‘至心朝礼’,本此。”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 庄周 ﹞放下马鞭,朝着东方,拱两手向天,提高了喉咙大叫起来:‘至心朝礼,司命大天尊!’”
《漢語大詞典》:再拜稽首
古代行跪拜礼时,拜了又拜,叩头至地,表示高度尊敬。仪礼·觐礼:“王受之玉。侯氏降阶,东北面再拜稽首。”史记·周本纪:“ 商 人皆再拜稽首, 武王 亦答拜。”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序》:“羣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皇帝以命臣 愈 ,臣 愈 再拜稽首而献文。”
《国语辞典》:铺胸纳地(铺胸纳地)  拼音:pū xiōng nà dì
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表示虔敬与隆重。《西游记》第一六回:「三藏展背舒身,铺胸纳地,望金像叩头。」
《国语辞典》:烧香磕头(烧香磕头)  拼音:shāo xiāng kē tóu
1.燃香礼神拜佛,行跪拜礼。如:「家长们纷纷到文昌庙烧香磕头,祈求孩子能金榜题名。」
2.比喻为求人办事而送礼请客拉关系、苦苦哀求。如:「想办成这事儿,免不了还是得烧香磕头,四处求爷爷告奶奶。」也作「磕头烧香」、「烧香叩头」。
《国语辞典》:稽颡肉袒(稽颡肉袒)  拼音:qǐ sǎng ròu tǎn
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跪拜,以额触地;肉袒,脱去上衣,裸露上身。「稽颡肉袒」指古代祭祀或谢罪时,表示虔敬。汉。赵晔《吴越春秋。卷六。勾践伐吴外传》:「越军坏败,松陵却退,兵士僵毙,人众分解,莫能救止。范蠡、文种乃稽颡肉袒,拜谢子胥,愿乞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