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㶁㶁  拼音:guó guó
拟声词。形容水声。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水㶁㶁循除鸣,斯立痛扫溉。」
《国语辞典》:瀺灂  拼音:chán zhuó
1.拟声词。形容水流声。《文选。宋玉。高唐赋》:「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厉。」《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临坻注壑,瀺灂霣坠。」
2.游鱼沉浮、出没。《文选。潘岳。闲居赋》:「游鳞瀺灂,菡萏敷披。」宋。陆游〈知严州谢王丞相启〉:「池鱼瀺灂,本思自放于江湖。」
《国语辞典》:訇然  拼音:hōng rán
拟声词。形容巨响声。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国语辞典》:忒楞  拼音:tè lèng
拟声词。形容鸟飞声、风声。元。杨讷《西游记》第二三出:「杜子春炼丹成虚诳,则为心不诚也有许多模样,将一个小孩儿提起来石上撞,则一惊那金丹忒楞化粉蝶儿飞扬。」也作「忒楞楞」、「忒楞楞腾」。
《国语辞典》:吓吓(吓吓)  拼音:hè hè
拟声词。形容笑声。如:「他不停的吓吓大笑。」
《国语辞典》:必剥(必剥)  拼音:bì bō
拟声词。形容敲击或爆裂的声音。《水浒传》第六回:「一个咬牙必剥,浑如敬德战秦琼,一个睁眼圆辉,好似张飞迎吕布。」也作「咇咇」。
《国语辞典》:扑索(扑索)  拼音:pū suǒ
拟声词。形容振动的声音。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一五。张圭复生》:「庵僧了焘夜闻扑索有声,起而侧伺,则张柩中也。」
《国语辞典》:璁琤  拼音:cōng chēng
拟声词。形容金玉等相碰击所发出的声音。后泛指歌乐之声。《佩文韵府。卷二三下。庚韵引宋。晏殊诗》:「重头歌咏响璁琤,入破舞山红乱旋。」
《国语辞典》:特儿(特儿)  拼音:tè ér
拟声词。形容鸟振翼飞起的声音。
《国语辞典》:蓬蓬然  拼音:péng péng rán
拟声词。形容风声。《庄子。秋水》:「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国语辞典》:咭咭  拼音:jī jī
拟声词。形容笑的声音。宋。洪适〈渔家傲。六月长江无暑气〉词:「飘芰制,笑声咭咭花香里。」
《国语辞典》:滑喇  拼音:huá lā
拟声词。形容物体倒塌散落的声音。《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一堵墙,就像地动一般,滑喇的凭空倒了下来。」
《国语辞典》:并邦  拼音:bīng bāng
拟声词。形容击物发出的声音。《宋元戏文辑佚。王祥卧冰》:「论造作工夫我们最高。使斧头,并邦响得又好,造屋一日便了。」
《国语辞典》:扑咚(扑咚)  拼音:pū dōng
拟声词。形容东西落水声。如:「青蛙一见人来,扑咚跳下水。」也作「扑通」。
《国语辞典》:桹桹  拼音:láng láng
拟声词。形容木相击的声音。唐。元结〈演兴。讼木魅〉诗:「槢桡桡兮未坚,椲桹桹兮可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