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揭火  拼音:jiē huǒ
拨火。《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那衙里果然富贵,但见:……大象口中牙,蠢婢将来揭火;犀牛头上角,小儿拿去盛汤。」
分类:拨火
《国语辞典》:拨火又长,拄门又短(拨火又长,拄门又短)  拼音:bō huǒ yòu cháng,zhǔ mén yòu duǎn
(谚语)指棍棒用来拨火嫌长,用来拄门嫌短。比喻不成材料。也作「种火又长,拄门又短」。
《国语辞典》:种火又长,拄门又短(种火又长,拄门又短)  拼音:zhòng huǒ yòu cháng,zhǔ mén yòu duǎn
(谚语)棍棒用来拨火嫌长,用来拄门嫌短。比喻不成材料的意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你这样人,种火又长,拄门又短,郎不郎秀不秀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又兼目下已做了单身光棍,种火又长,拄门又短,谁来要这个废物?」也作「拨火又长,拄门又短」。
《漢語大詞典》:火叉
(1).拨火或添炭用的铁叉。《西游记》第七七回:“这一会,烧火的换了班了……只有一个拿火叉的,睡不稳,揉头搓脸。”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杨执中 急了,拿火叉赶着,一直打了出来。”
(2).古代火攻的一种兵器。 明 茅元仪 武备志·攻具·火叉图:“火叉,以铁为两歧。凡攻城将透,积薪草、松明、麻籸於地道中,加以膏油,纵火焚城,续之令不灭,则施四物以备用。”